猝死现代年轻人的痛

2023-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猝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医生、警察、公司高管、互联网员工……很多在各种繁忙的高压职业上的人,有的甚至才二十几岁,就突然的离开了。

猝死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大家现在经常能刷到关于猝死的新闻,近期就有多起相关报道:

7月13日,河南一民警因连续加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心源性猝死,不幸逝世,年仅25岁。

7月14日,湖南一男子在室外打篮球时突然倒地不起,经判断为心脏骤停,年仅24岁。

6月11日,深圳一男子在公园晨跑突然倒地,很有可能死于心源性猝死,年仅35岁。

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因为猝死而失去生命,真的很心痛,无法想象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是多么的难过与悲痛。看的新闻多了,也难免会担心发生在自己身上。

想想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每天吃高油高盐的外卖快餐,又有多少人通宵加班不锻炼,自己好像也是其中的一员(捂脸)。

哎,真是难免让人担忧啊。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大家更深入认识猝死,及时调整生活方式,让明天的自己更加健康。

01

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突然死亡,时间怎么界定呢?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也有人认为可以是12小时或24小时。

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者占到了非事故突发性死亡者的80%以上。心源性指的是因心血管疾病而发病,非心源性猝死是因心血管疾病以外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

引起猝死的因素有:高血压、吸烟、精神过度紧张和兴奋、过度劳累、酗酒、服用药物、剧烈运动。

02

为什么会年轻化?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数据,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要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猝死,为世界首位。

虽然,多数猝死发生在65岁以上,但是近几年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加班工作、夜班赚钱养家、课业繁重、出去玩到半夜不回家、喝了咖啡睡不着。。。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的日常,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会让交感神经一直处在高度兴奋状态,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巨大,如果一直这样的话,猝死概率会上升。

熬夜的危害更大,大量的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低于5小时的人,各种健康问题都会找上身,例如各类炎症、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等。

所以啊,各位熬夜刷手机的朋友们,以后真的要少“作死”啊。

03

如何防范猝死?

说了这么多,咱们做好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防范猝死:

1,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刷手机适量就好,只有良好的睡眠,心脏功能才会好,精神状态才会好。答应我,从今晚开始,每天早半个小时入睡。

2,不做杠精,网上对线不能太愤怒和亢奋,平和喜乐的心态让人心脏舒服。

3,适当锻炼,但是不要做过量的剧烈运动,保持身体的精力充沛。

4,不要贪凉,过冷的冷饮和冰冻的瓜果等都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04

如何从保险方面补偿?

关于猝死的预防我们了解了,该如何从保险入手,事后给家人带来补偿呢?

1,推荐投保带有猝死责任的意外险。

目前的最火的网红意外险,万保额,有50万的猝死责任,额外还有航空、公共交通、自驾车意外身故,意外医疗不限社保,保费仅,适合每一个打工人。

2,配好足额的寿险

对于有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父母养老的80后,90后来说,寿险是标配,是留给家人的终极关爱。

对于家庭压力大的,可以考虑定期寿险,保费便宜,杠杆高。

以目前某网红定期寿险为例,30岁男性,保至60岁,交至60岁,万保额,每年保费元,用每年一千来块钱能撬动万的保额,不管意外或者疾病身故都可以赔付。

小结

只有在安宁的时候未雨绸缪,才能随时不惧风雨。

对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年轻人来说,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一定要爱惜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仗着年轻,就任意挥霍健康,熬夜有毒,适当放下手机,放放工作,放空自己,拥抱美好生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by/16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