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伏就热傻了

2018-1-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科普

小暑过后,三伏天就来了。最近新闻里各种报道,“我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广东高温预警与暴雨预警同时开启”、“我国大范围高温”……等一些“高温”标题。今天正式入伏,相信大家也已经感受到太阳的无情炙烤,同时我们要注意好我们的身体,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在三伏天内多发疾病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中暑与肠道疾病

1.中暑: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根据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③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

调理:注意身体降温,不要在室外停留太久,外出要打伞;在室外工作的人,如警察等必须找阴凉的地方躲避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在水中放稍许的盐。

1.腹泻: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g,含水分为60%~75%。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调理:要讲究食品卫生,食品存放要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感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存储在冰箱里且存储时间不宜过长;剩饭菜在食用前应该加热,并以热透为止;.要尽量避免在路边的小摊就餐,尤其避免吃生拌的食物;保持室内环境及食具的清洁卫生,并经常通风,防止食品霉变;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第五,食用质量好的冷饮食品,并看清其保质期;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夏季桶装水的饮用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医院肠道门诊就医,家人最好不要与其共用餐具。

二、心脑血管疾病

1.心肌梗死:肌梗塞又称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其诱因一般为,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手术后或大出血休克等。年龄上,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2.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多发于40岁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到。临床表现突然出现胸前区憋闷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患者被迫停止活动,轻者能够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并休息后逐渐恢复正常。

3.高血压: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高血压病一般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0%以上。高血压病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每个个体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性较大。

心脑血管病调理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天气炎热,人容易烦躁,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避免外界不良情绪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要做到起居有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喜欢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10时,这段时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近年使用空调的家庭越来越多,居室内外形成温差。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因此,,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夏日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水分的充足摄入。

三、皮肤疾病

1.蚊子叮咬:蚊子叮咬在夏天是寻常事,叮咬后要注意避免过分挠抓,否则容易发生感染。蚊子叮咬可以传播疾病,如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2.痱子:痱子又称“热痱”、“红色粟粒疹”,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

3.夏季皮炎:夏季皮炎是由于气候炎热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的炎症性皮肤病,常在6~8月份发病。成人多见。皮损对称发生于躯干、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甚。表现为大片鲜红色斑,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久之皮肤粗糙增厚。

4.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及会阴等部位。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其特点为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易反复发作。

四、三伏天饮食原则

三伏天养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食补”。在这其中,“多酸多甘、补气去火、多果蔬”又成为夏季食补的重要原则。

1、多酸多甘。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2、补气去火。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2、补气去火。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3、新鲜干净。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4.补水养生。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5、特别提醒: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cc左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须的食盐。饮水原则是多次少量,每次饮一两茶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为了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饮食与营养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平衡膳食,总热量应较一般工人高出15%左右,在每日的膳食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或豆类蛋白。对高温作业人员的维生素供给,首先应补充维生素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高温作业人员要尽可能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瓜果,可以预防某些维生素缺乏病。

附:年三伏天时间如下: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

  初伏时间:年7月12日 庚辰

  中伏时间:年7月22日 庚戌

  末伏时间:年8月11日 庚午

  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40天,从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看看我们的广告吧

此处按一下又不会怀孕还能经常普及一些好玩的完美养生知识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
商务B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yy/8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