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心脏病患者只能静养,不能活动身体

2016-10-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心脏病

做过心脏手术的人,好比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本以为做了手术就万事大吉,但时不时还会有心慌、心悸、胸闷的感觉,为什么?难道手术白做了?

得了心脏病,不仅自己身体不舒服,家人一起担惊受怕,每天就像在走钢丝。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啊?!

面对这些问题,首先,你一定要记住:

吃药和接受手术治疗并不是应对心脏病的唯一方式。

通过‘心脏康复’,回归正常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康复。

那么,什么是“心脏康复”呢?

研究发现,选择综合康复要比单纯的运动康复效果好很多,现代心脏康复的具体内容如下——

心康五大处方:药物处方,饮食处方,运动处方,心理指导,戒烟指导。

心脏康复是以药物为基础,运动康复为核心,辅之以饮食、心理、戒烟的指导,不仅利于疾病的康复,更有利于预防。

心脏乃人身最重大器官之一,谈到心脏病,大家都是一副严阵以待的状态,说起心脏病的康复,每个人想到的第一件事——静养!然而这是一个误区!必须认识到其严重性!

其实,现在国内心脏内科医生的主流观点是:稳定的心脏病病人可以做恰当的运动,运动对心脏病的恢复是有利的。

“静养”反而养出病

长期以来,大家对待心脏病的病号都非常小心:卧床静养,能不动就不动,这样才能更快的恢复。

但事实恰恰相反。静卧可能会导致肺部感染、下肢血栓、肌肉萎缩、功能退化等问题,让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越来越严重。

笔者从事心脏康复多年,在临床工作中看到不少患者不恰当地“休息”或卧床,反而让心脏和身体机能得不到锻炼,功能衰减,严重影响康复和生活质量。

几年前曾经遇到过一位50岁的患者,平常有高血压,一次打麻将的时候突发胸痛,立即到医院急诊。在进行了相关检查和治疗后,患者出院,每天按时服药,听医生的话在家好好静养,坚决不打麻将,以前喜欢的活动也都放弃了。

尽管如此“忍痛割爱”,患者的“心绞痛”仍反复发作,2年内住了6次院,打针吃药无数,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稍微有点不舒服,精神就高度紧张,“心绞痛”也随之而来。

患者后辗转到心血管病康复中心就诊,经检查及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脏康复运动治疗。

在运动治疗2个月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庭康复,1年后这名患者恢复到了正常生活。

这绝不是个例,笔者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病人。

必须静养的观念要改改了

国内绝大多数心脏病患者还没有接受运动康复的理念,仅仅是吃药静养,而且对于运动康复有一些误解。

误区一:把心脏病康复运动当剧烈活动

很多心内科医生会嘱咐情况稳定的心脏病病人,不能剧烈活动。但不做剧烈活动,不等于不能活动。可是一些患者及家属就误认为,还是不运动更稳妥。

误区二:心脏病康复运动不重要

虽然很多心内科医生都会建议心脏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适当做一些心脏能承受的运动,比如步行、骑自行车、轻体力家务,但不能给出具体时长、负荷的运动方案,随访时也较少问及患者运动情况,给患者造成一种印象:运动对我的心脏病来说不是很重要。

心脏病康复运动,必须有医生指导

心脏病康复运动有诸多好处,但缺乏医生指导反而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研究发现,运动训练的最初一个月最常发生心律失常、胸闷、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情况。

如果患者的体能水平、心血管适应能力还没有提高,就贸然开始超出自己心脏承受能力的运动,容易造成心脏缺血,增加猝死的概率。

尽管心脏病运动锻炼的人猝死概率相对较低,每6~8万中有1人,但还是要强调,心脏病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康复运动,逐步提高体能,恢复日常活动。

医院去咨询。

这些情况,立即拨打

家庭运动时,应确保能随时联系到提供专业心肺复苏的医务人员。运动前、过程中或运动后如果发生如下情况,应立即拨打:

任何身体不适:例如胸痛、胸部压迫感、背部、头颈、下颌、上腹部或一侧手臂疼痛、恶心、头晕、严重头痛、气促、气短、严重疲劳、大汗淋漓、突然麻木、手脚无力、视物模糊、突然口齿不清。

不正常的心率:比平时心率低或高出很多,或者跳得不整齐。

不正常的血压:收缩压下降,运动中收缩压不升高,或血压异常升高。









































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zl/1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