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子患先天性心脏病母亲为筹钱治病
2020-8-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28岁女子患先天性心脏病,每天只能坐着睡觉,无法外出打工,唯一能做的家务活就是做点饭。 一粒药片近百元,一天一粒,她掰成四瓣,维持生命,她只为多多陪伴为她整日操劳的母亲。母亲冬天搓澡,夏天到工地搬砖,只是不想再失去第二个女儿。 女子称很幸福,有邻居们陪她聊天,不时的接济,更忘不掉手术那年,全村人一晚上给凑来了数万元的救命钱。 辽阳市太子河区王双树村普通的两间民房,是村民低价租给母女俩的。室内简陋,圆桌上两个不锈钢盆,一盆装着窝头,一盆是苤蓝咸菜。 屋里温度很低,母女俩生活艰难,但这里不缺少笑声,邻居们经常过来,送些生活用品,更是给母女信心。 王梅,年生于辽阳白塔区,父亲姓王,母亲姓梅,就取了这个名字。王梅未出生之前,上面有个姐姐,3岁时突发疾病夭折了。王梅的降生,又给父母一次新的希望。 王家命运多舛,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如不是全体村民伸出援手,这个家或许早就不存在了。 全村人连夜凑钱 为她心脏心术助力 5年前,王梅23岁,她心脏病发作,医院就医。 医生诊断,王梅同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等5种病症,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母亲梅善荣一算,自己带来的钱与手术费用相差甚远,“如果不手术,王梅很可能没等回到辽阳人就不行了。” 第二天手术,咋办?梅善荣至今也想不起来,她是怎么从沈阳返回辽阳家中的,“家里根本没有钱,只能向村民们借。” 村民杨艳芹回忆,当天晚上,她领着梅善荣挨家挨户敲门,“有三百拿三百,梅姐的眼泪都要哭干了。” 医院时,医院的工作人员看后都感动不已,5元,10元,一看都是乡亲们临时凑的。 手术很不顺利,“第一次打开心脏,因难度太大,根本无从下手,就直接缝上了。”随后又进行了二次手术,出院后病情虽有好转,但距离医生的最初想法还是相去甚远,医生建议,“条件允许,最好到北京再次进行手术。” 村民们连夜凑钱的画面,梅善荣永生难忘,“如果钱当时凑不来,女儿活不到现在。”5年过去了,欠村民的5万元治疗费却无力偿还,可没有一位村民张口提这事。 92元一片的药 她掰成四瓣吃 王梅曾经离幸福非常近,可那段时光太短暂了。8岁时,王梅爷爷去世,他们一家三口不得不从老宅搬出,到农村租房住,这一住就是20年。 在村里,他们家无房无地,只是个租住户,但与村民们相处得很融洽。日子过得拮据,但还过得去。 王梅读初中二年级时,父亲离开了,只剩下母女俩相依为命。王梅随后辍学,在超市做营业员,到饭店做服务员,她相信,娘俩一起奋斗,好日子一定会来的。 可天不随人愿,王梅发现自己的心脏跳动异常,有杂音,干活吃力,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辽阳不能做。王梅没敢把这事告诉母亲,怕她担心,而是选择自己挺着。 22岁时,她结婚了,母亲打心里为她感动高兴。可婚后半年,婆家得知她体弱可能影响到生育,矛盾升级,王梅不得不又回到了母亲身旁。 梅善荣称,婚姻的失败对王梅打击很大,“女儿刚成家时,是我们母女俩最开心的时候,可这幸福太短暂了。” 王梅如今沉疴积弊,外出打工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出院时,医生告诫道,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必须时刻控制好肺动脉高压,8种口服药不能停,否则病情加重就回天乏术了。 一盒进口药打完折是元,只有5片,一天一片。“真吃不起,这片药我掰成4瓣吃。”即使这样,药费每个月也要两千多元,仅凭母亲一人的收入的确难以为继。 女子母亲冬天搓澡 夏天去工地搬砖 王梅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我此生最幸运的就是遇到了一个好妈妈。”言及此,王梅泪水滂沱。 为了给女儿治病,55岁的梅善荣积劳成疾。冬季,她在浴池做搓澡工,潮湿阴暗,脚趾溃烂得不成样子。夏天,搓澡淡季,到工地推砖做小工,和男人一样爬高上跳板。 梅善荣明显比同龄人老了许多,“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不能再失去王梅了。” 但母亲从没在她面前喊过苦和累。如今,王梅只能坐着睡觉,夜里经常疼醒。她其实早就不想再苟且地活下去,但她担心母亲孤老。“母亲为了我拼命干活,为她我也得活着。”王梅说,从小到大母亲一直都是奔波劳累,她真希望自己能好起来,这辈子有机会报答母亲的恩情。 母女俩命运坎坷,却得王双树村许多村民的无限恩泽,吃的米面油,烧的煤柴,这让母亲俩倍感温暖。 72岁的老人刘敏住在王梅的前院,没事就过来看一眼,既是担心王梅发生意外,也帮助她排解寂寞,每次来都要送点饭菜,“这孩子心脏不好,再吃不好,身体不就完了嘛!”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辽阳记者 金国建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