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房颤日主题健康讲座
2021-9-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皮肤病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4781506.html
我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约有万人罹患房颤。房颤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持续性的医疗费用也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年3月19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房颤联盟(CNAFA)在京成立。会上同时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并计划发布《中国房颤卒中报告》,提出规范防治房颤相关卒中的建议和可行性措施。
年6月6日是我国第四个“房颤日”,医院心血管内科在院门诊大厅举办中国房颤日健康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房颤的科普知识、治疗策略、预防措施等,并进行现场义诊和咨询。
上图:我科心律失常治疗组各位专家为患者义诊
上图:我科廖德宁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上图:我科张家友副主任为患者义诊
上图:我科崔海明主治医师为患者义诊
上图:我科汤晔华主治医师为患者义诊
上图:我科李文军医师为患者义诊
上图:我科王勇医师为患者义诊
上图:我科汤晔华主治医师主持此次“房颤日”主题健康讲座活动
上图:我科廖德宁主任为患者讲解房颤的基本知识及其危害
上图:我科张家友副主任为患者讲解房颤的治疗和预防中风
上图:我科华丽护士长为患者测量血压
上图:我科心律失常治疗组医护团队
专家简介廖德宁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心脏起博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现任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心脏起博与射频消融培训基地导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律失常与心电分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组成员,医院医院(医院)执行副院长,美国Mayo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张家友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生,上海心脏起博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心脏起博与射频消融培训基地导师崔海明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房颤的基本知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5)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房颤病人如果有下列情况,应当进行抗凝治疗:年龄≥65岁;以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
3.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1)电复律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脑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为严重。
房颤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