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指南看缺血性卒中TIA规范化他汀治

2021-9-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年6月26日,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的脑血管病指南与规范论坛上,医院董强教授带来“从国际指南看缺血性卒中/TIA规范化他汀治疗策略”的精彩报告,详细内容如下:

目前我国的卒中负担非常严重,遭遇卒中折磨的患者至少有万人,且卒中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脑卒中的死亡率及相关经济负担均超过了缺血性心脏病。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年卒中住院总费用高达亿元。

有关卒中后的二级预防,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表现在抗血小板治疗率、降脂治疗和降压治疗方面。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抗血小板治疗率分别为29.5%vs43.3%;降脂治疗率差距更大,分别为1.8%vs38.7%;降压治疗44.6%vs57.9%。因此,我们如何规范化治疗,提高卒中医疗质量?质量是生命的保证,医疗质量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内把目前最合适的治疗给予正确的病人。医疗质量的提高来自于规范,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指南是医疗质量的标杆。

指南力荐中高强度他汀治疗

随着循证证据的不断丰富,指南在不断更新。最新指南一致强调,规范化他汀治疗,降低ASCVD风险。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遵循指南,积极启动中高强度他汀治疗。

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指出:无论有无其他临床确诊的ASCVD,不论LDL-C水平如何,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强降脂效应的他汀治疗,以降低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美国国家脂质学会(NLA)血脂异常管理建议:对于ASCVD患者,无论基线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胆固醇水平如何,均应启用中高强度他汀。

中国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指南,他汀类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强度的他汀,即LDL-C降低≥50%,一类是中等强度的他汀,即LDL-C降低30~50%。指南对于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推荐源于SPARCL研究及其亚组分析,它是目前唯一针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SPARCL研究显示,对于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阿托伐他汀是唯一被证实可减小主要ASCVD风险的他汀。其亚组分析也表明,不同病因、年龄、性别、基线胆固醇水平或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或糖尿病的患者,长期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均有获益。(之前对于SPARCL研究已有多次报道,这里不再赘述,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详情)

启动治疗从急性期开始

年7月,英国NICN血脂指南发布并推荐,阿托伐他汀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一线降脂治疗。依据指南,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应该从急性期开始实施。下表为各大指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他汀推荐。

(点击可查看高清大图)

此外,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指出他汀改善功能预后与多效性有关,他汀除了降低LDL-C的作用外,还表现出卒中急性期神经保护作用,还包括内皮保护、改善脑血流和抗炎症作用。

小结

1.中国卒中负担严重,但卒中防治现状堪忧,亟待规范。

2.依据循证,遵循指南,规范化治疗有利于提高卒中医疗质量。

3.最新指南一致推荐积极启动中高强度他汀,以降低ASCVD风险。

4.阿托伐他汀是目前唯一被大型循证研究证实降低主要ASCVD风险的他汀,SPARCL研究及其亚组为指南提供重要循证证据。

5.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应从急性期开始,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改善患者预后,应尽早启动他汀治疗。

转载请标明来源:医脉通(medlive.cn)

喜欢本文就分享吧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添加朋友”搜索“医脉通神经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zz/15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