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降糖药物会引起血小板减
2021-10-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老年患者,拿着化验单结果问医生:大夫,我这血小板怎么降低了?是不是我长期吃药导致的?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造成血小板减少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有些药物对于人体是有一定影响的,长期服用会导致一些副作用的发生,当然血小板减少是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血小板的正常范围是-×10^9/L。血小板数量随着时间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午后稍高于早晨;春季低于冬季;平原居民低于高原居民;女士月经前略减低,月经后略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比毛细血管血高10%。?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9/L。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分为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和分布异常等情况。绝大多数血小板减少与营养无关,因此,饮食方面并不需要特殊注意。只有少数营养性疾病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例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这些情况也需要确诊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3.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化疗药物、氯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硝酸甘油、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H2受体阻断剂、盐酸氯喹、三环类抗抑郁药、磺脲类降糖药及苯妥英钠等),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降温。
5.血小板丢失、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
6.其他:假性血小板减少。(1)采血应顺利,采血时血流不畅可导致血小板破坏使PLT假性降低。(2)选用合适的抗凝剂。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计数PLT;EDTA钾盐抗凝血标本取血后1小时内结果不稳定,可引起血小板聚集,1小时后趋于平稳。(3)适当的储存温度及时间。血标本应该保存于室温,低温可激活血小板;储存时间过久可导致PLT偏低。血小板低的患者不建议吃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倾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机体恢复功能,就算一时有血小板减少,也是能够通过自身调节尽快恢复正常的。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