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例一次介入手术,解决心血管多处狭
2021-8-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在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4786505.html
上了年纪的人,心脏瓣膜坏了,主动脉也查出狭窄,但身体状况却无法支持手术,怎么办?是手术一搏还是吃药硬扛?如今,施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可以解决这种问题。4月11日,医院心内科和心外科等联合组成多学科团队,为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施行了介入手术,一次性完成换瓣和冠脉再通,这也是广东地区首次实施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高龄患者不耐手术,很捉急!74岁的潘阿姨患糖尿病、高血压多年,2年前她开始觉得身体大不如前,经常胸闷,快步走或爬几级楼梯就要喘上好一会儿。去年,老人来到医院心内科住院检查,发现不仅冠状动脉有狭窄,主动脉瓣也因老化出现严重狭窄。医生告诉潘阿姨,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外科手术,行冠脉搭桥的同时置换主动脉瓣。然而,换瓣手术需要开胸,创伤较大,手术操作中还需要心脏停跳,心功能太差的患者有可能就无法复跳了。医生评估潘阿姨的情况,认为风险太大,只能建议她保守治疗。然而,尽管遵医嘱规律服药,老人还是反复出现心绞痛发作,甚至好几次因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入院,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像潘阿姨这样的高龄患者并非少数,66岁的陈伯也是其中一位。陈伯同样患高血压多年,最近一年开始出现心绞痛、气促,查出心脏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必须手术换瓣。雪上加霜的是,他接受术前检查时又发现,不止瓣膜有问题,冠状动脉也合并严重狭窄,甚至有一条血管是慢性堵塞性病变(CTO),几乎整条血管都闭塞了,而在做肺部CT时,还发现有肿瘤占位。医生告诉陈伯,这些合并症使换瓣手术的风险大大提高,陈伯和家属因此迟迟不敢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深感绝望。随着人口老龄化,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合并有多器官疾病、有开胸手术史以及心功能较差的高龄患者,因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只能生生错失手术机会,大多数患者活不过半年。
新术式突破禁忌,有希望!经过长时间技术的沉淀和设备的改进,医院心研所决定在高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疗上寻求突破,通过介入与外科联动,为老年患者解决这一痛苦。4月11日,潘阿姨和陈伯先后被送进了杂交手术室,该院心内科联合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放射科、心脏彩超科组成TAVI多学科团队,全力协作,为他们开展换瓣和冠脉再通的血管介入术。
手术首先由麻醉科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心外科医生在患者腿上切一个5cm的小切口暴露股动脉,在X光的显示下,心内科医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人工瓣沿着股动脉输送到心脏位置释放。伞状的人工瓣膜到达位置后自动撑开,替换了原来严重狭窄的主动脉瓣。与此同时,针对冠脉狭窄,心内科医师放置了一个冠状动脉支架,恢复正常的冠脉血流。因陈伯的一支冠脉还存在CTO病变,下肢动脉也临时发现有严重狭窄,手术团队在TAVI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了这两处动脉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尽管病状更复杂了些,由于术者操作熟练,手术全程不到2个小时。潘阿姨和陈伯术后恢复理想,已于近日先后出院。
一次解决多处狭窄,有优势!参与此次手术的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罗建方介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近年陆续在国内开展,可以说是心脏瓣膜疾病介入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进展。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特点,挽救了大量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高龄重度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生命。“如果不接受外科换瓣,这些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0%。”罗建方说,根据临床观察,介入换瓣的患者5年生存率较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提高一半以上,较外科手术的提高1/3。实际上,以往很多高龄患者根本不敢手术,即使手术,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也非常高。由于手术路径不同,现阶段介入换瓣主要是针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换瓣还在探索中。介入换瓣也不适用于风湿热所致的风心病,而是重点解决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因多数老人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该术式的优势在于,血管介入换瓣的同时,还能在查出来的冠脉和周围血管的严重狭窄位置放支架,即使是号称“冠脉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的慢性闭塞病变,也能轻松攻破,一次手术可解决多个问题。
人工瓣膜植入全过程1、人工瓣膜经股动脉-腹主动脉送入
2、人工瓣膜到达升主动脉
3、人工瓣膜到达狭窄的主动脉瓣
4、人工瓣膜释放
5、释放后的人工瓣膜开始工作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