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牛诊治心脏病患者看过来,北京协和医

2021-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医牛循证健康资讯”将通过“事实和证据”帮助你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健康科技资讯,鉴别各种健康相关流言,获得正确的健康知识及观念,使你尽情畅享健康快乐人生。

请协助推广“循证健康”概念。加入“医牛循证健康资讯”,说话可以很靠谱!加入医牛,健康有理!

心脏病可能是“心病”所致

  大约七八年前,一位五十岁出头的女士从外地来门诊找我。她由于严重胸痛发作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在当地做了支架置入术,但是放了支架后还是觉得胸闷、胸痛。   患者自诉,既往体检无任何特殊病史,无冠心病阳性家族史。我耐心询问病史,并问她得病前是否有什么不舒心的事儿。她说自己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品学兼优,大学一毕业就被瑞士一所著名学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但即将毕业时,因头晕贫血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从女儿被明确诊断病情那天起,她便与女儿共同经历着与病魔抗争的艰苦过程。然而病魔最终还是夺去了宝贝女儿的生命。接诊这位患者后,除了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我对她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门诊随访,花尽量多的时间给予她心理疏导和安慰。   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很多人都同时伴有精神或心理障碍。单纯精神心理问题也可表现为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因此需要仔细鉴别。然而,传统的单纯医学模式常忽略了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患者无论是诊断的准确性还是治疗的依从性,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疾病预后,都可以通过重视精神或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干预——“心病”的诊疗而得到改善。心脏病与“心病”常是共生疾病,因此开设双心门诊,不仅是心血管病学的学科发展需要,更是心血管患者的康复需求。   不能忽视“心病”治疗   心血管疾病常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心病”的影响,这是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年北京10家二、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名患者的调查显示,焦虑检出率42.5%,抑郁检出率7.1%,其中在冠心病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45.8%和9.2%。   研究表明,长期、持久的心理紧张状态,或消极、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可以导致冠心病发生。紧张或抑郁焦虑程度越高,冠心病发病率也越高。因为这种负面情绪会使机体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分泌增加,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发生,结果使心血管内皮受到损害,引起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还会使血小板活性增高,血液黏稠,血管内膜厚度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速度加快,甚至斑块变得不稳定、发生破裂,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此外,不良的情绪状态还能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抵抗力下降,这也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古人云,心病还须心药医。因此在建立心脏康复专业团队时,应高度重视对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的培训。   我做心内科医生多年,除冠心病药物治疗外,针对每位患者都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或心脏康复指导。心脏康复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开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并已构建起较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心脏康复包括了规范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精神心理康复、戒烟和合理饮食等多方面,综合起来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   身心兼修心脏康复的健康原则   心脏病患者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这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冠心病患者应善于调整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学会容忍、制怒,寻求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就是指健康的心理,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团结友善、宽于他人、乐于助人、爱好广泛、善于化解各种问题等。心理平衡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参考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疾病。心血管病是可防可治的,十个心肌梗死,九个可以预防。每年要进行健康查体,出现不适感觉,及时就诊。对于已经存在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要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体重,不吸烟,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坚持对疾病的长期管理。消除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态。   二、坚持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运动训练,这不仅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及改善预后,还可以提高运动耐量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运动对减轻心理压力,释放不健康情绪有积极作用。

  三、保持乐观情绪。每天都要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与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去消除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态。如果发现自己有不能排解的郁闷、烦躁或焦虑等,要及时寻求帮助,也可以去看心理医生,有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及时去看心血管医生。要做到没病时防病,有病时及时治疗疾病。心脏病患者尤其忌讳情绪大起大落、过度紧张或极度悲伤等。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和快乐的心情也是冠心病患者健康的重要保障。

医牛点评:

俗话说:相由心生;医牛认为,很多疾病不仅仅是身体的疾病,更是身心的疾病;心病还需心药治;保持心理的平衡对各种疾病的治疗都有辅助作用。

作者简介:

张抒扬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第一届及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文转自健康报)

------------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医牛循证健康资讯”或扫描最下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jc/14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