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教你自我识别贫血
2021-11-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贫血本身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贫血是最常见不过的临床症状之一,同时,也常常作为疾病的征兆,给大家以“警醒”的作用。
如何自我识别贫血?“察言观色”即可:
通过“察言观色”,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其严重程度,但因为人种肤色各异,季节其后,生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应注意区别。
首先,查看面部颜色光泽和黏膜色彩
面部颜色光泽和粘膜色彩可反映贫血及贫血程度,是识别贫血的第一“窗口”。一般以观察面部皮肤、指甲、手掌、口腔粘膜、舌头、眼睑结膜等最为可靠。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手掌、口唇、舌头、指甲颜色苍白无血色。
若是由于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还有的表现:眼睛巩膜发黄、皮肤发黄、小便茶色或酱油样、腰酸背痛。
其次,自我感觉,临床症状
缺血缺氧表现最为常见,主要有疲劳无力、头晕眼花、精神不振,稍微活动后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部分患者有心绞痛发作,严重者出现心脏功能不全。
其他缺血缺氧表现:包括头痛、耳鸣、晕厥、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维生素B12缺乏出现:四肢麻木、感觉异常、走路不稳定。
失血性贫血有出血表现:呕血、咳血、便血、月经多、鼻血、牙齿出血、尿血。
最后,还需自我初步判断贫血原因
了解清楚贫血的原因,方能明确病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按贫血产生的原因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血液丢失三大类。
血液丢失包括各种急性和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大便黑色、呕血、咳血、鼻血、牙齿出血,尿血。
自幼发病、家族史、溶血表现、胆结石有利于判断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地贫、蚕豆病。
后天获得如感染、免疫异常、药物等诱发和加重者多属于非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营养不良、偏食、胃肠道肝脏疾病常常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骨髓生成障碍或骨髓被肿瘤侵犯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其他系统疾病如肝、肾、内分泌、风湿性疾病、感染、肿瘤亦可引起贫血,常常属于综合因素引起。
血液病专家提醒:如果您或者是家人出现以上征兆或不适感觉,医院就诊检查,排查贫血等血液疾病,积极针对病因或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销售
什么是销售?站在顾客的立场来说,就是这下面的最简单的五句话:买的明白、买的放心、买的满意、买的舒服、买的有价值!
温馨提示:用拇指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