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名医堂专家讲解冠心病科普知识
2021-9-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心脏病因发病急骤、凶险而极大地威胁人们的健康,冠心病一直以来是威胁中国病患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于这种疾病,我们需要给与更多的了解和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肌的血液供应来源于发自主动脉根部的左、右两支冠状动脉(在心脏表面走行,外观有如一顶皇冠戴在心脏上,故称之为冠状动脉),当这两条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时,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50%—70%时,会发生冠状动脉循环障碍,致使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氧供需不平衡,出现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当冠状动脉管腔完全堵塞时,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起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脉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提高警惕,及时求医,以便早期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
(2)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咸感。
(3)饱餐、寒冷、看惊显影片时感心悸、胸痛。
(4)在公共场所或会场中,或上楼爬山时,比自己以前,特别比别人容易感到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5)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清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
(6)性生活时感到心跳、心急、胸闷或胸痛不适等。
(7)长期发作的左肩痛,经一般治疗反复不愈。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
冠心病预防
冠心病早防早治体现在冠心病的各个阶段中,如果目前未患冠心病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医学上称为“一级预防”;已得冠心病的更要防止冠心病的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这是“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对许多中老年隐性冠心病患者更为重要。
预防冠心病,首先是防发病,要“防患于未然”;第二要防事件,冠心病患者要预防发生心梗、脑卒中(俗称中风)等严重事件;第三要防后果,发生心梗医院抢救,防止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第四是防复发,防止心梗、脑卒中等复发;最后是防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心梗,心脏扩大最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守好这5道防线,会有更多的人拥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心。
春季冠心病预防措施如下:
1、注意保暖,春天气候变化大,主张“春捂”,勿过早换衣,以免气温低时着凉,外出时尤其要注意头部与四肢的保暖,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2、要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冠心病发作。
3、注意生活规律,宜早睡早起,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刺激。
4、加强身体锻炼,适量运动,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但遇有骤冷、大风等天气变化时,要在室内活动,按照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着。
5、注意饮食调养,宜清淡饮食,避免过咸、过甜、油腻食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同时还要注意,勿食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6、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7、除坚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脉造影是指在大型心血管造影机指引下,用特形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确定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以及为冠心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冠脉造影术的目的在于检查冠状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学的详细情况,包括冠脉起源和分布变异、解剖和功能异常,以及冠脉之间及冠脉内侧支相互交通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的检查,能直观心脏血管狭窄的情况,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最可靠的方法,被誉为“金标准”。
冠心病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几种。
(一)药物治疗:
1.调脂治疗: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的调节和药物治疗,如他汀类。
2.降压:生活方式调节;血压/90mmHg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降低血糖:应严格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空腹血糖7mmol/l,餐后两小时或随机血糖11mmol/l。
4.抗血小板: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长期服用阿斯匹林。对阿斯匹林有禁忌者可服用氯吡格雷。
5.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心绞痛发作。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倍他乐克等。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有冠心病和其他血管病患者如无禁忌要长期使用。
(二)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PCI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冠脉造影明确病变后,即对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球囊扩张,然后植入支架,通过对冠状动脉壁上粥样斑块的机械挤压及牵张作用,使冠状动脉通畅,心肌缺血改善,缓解心绞痛,降低冠心病风险,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其最大优点是不必开胸,简便、安全、无痛苦,属微创性治疗,手术时间短(仅1小时左右),术后数小时即可下床,3-4天即可出院,具有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风险小等优势,已经成为广大冠心病患者乐于接受的治疗技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后病人的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显著缓解或完全消除,术后运动耐量增强,成功率接近%。
(三)手术治疗:心脏搭桥手术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部位而到达远端。因为这种手术方法如同架桥,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心脏搭桥手术。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使主动脉内的动脉血绕过了冠状动脉原来的狭窄血管段,直接通过“桥梁血管”到达狭窄远端的冠状动脉,使狭窄远端的冠脉血流恢复正常血供。心脏搭桥术可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功能。
冠状动脉造影简介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十分安全的微创介入检查方法。目前国内外已经普遍开展。
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
冠状动脉走行在心脏表面,环绕心脏分布,立体形态类似树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分支,但个体差异大,行走方向各异。正常冠状动脉主要有两大分支,即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LM)起源于升主动脉左后方的左冠窦,行至前室间沟时分为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也可能在两者之间发出中间支。前降支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其分支分别向三个方向发出,即对角支(D)、右室前支、室间隔支。左回旋支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一部分。主要分支有钝缘支(OM)。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升主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供应右心房、右心室前壁与心脏膈面的大部分心肌。主要分支有后降支(PD)、左室后支(PL)等。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的走行、数量和畸形;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无、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包括冠状动脉的痉挛和侧支循环的有无;同时可以兼顾左心功能评价。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介入治疗;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并可以进行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价。
以诊断为主要目的:
⒈不明原因的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
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⒊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
⒌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年龄50岁,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⒍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以治疗为主要目的: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⒈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⒉不稳定型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心电图的ST段改变及梗死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⒊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如无条件开展PCI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对于AMI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死后1周左右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对于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包炎的患者,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⒋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⒌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
⒍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的均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评价冠状动脉。
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或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