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钟就有一人猝死,这个救命神器需要被

2023-3-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大约为54万,居世界之首。《美国心脏协会CPR和ECC指南》指出,90%以医院之外。据日本总务省消防厅年统计数据,AED体外除颤仪的使用能使患者生存率提升至53.5%,远远高于仅呼叫急救车和做心脏复苏术的生存率。然而,在中国,AED的普及道路依然十分漫长。

心脏骤停,即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不及时干预将会导致生命终止。心脏骤停,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在等待救护车的时间,如何为病人争取到更多的生存可能?AED为人们提出了解决方案。

AED(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被称为心脏骤停时的“救命神器”。它用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从而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

很少有人能清醒地意识到,胸腔里跳动的这一颗心脏,既鼓动着生命,也面对着死亡;它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也有着与之抗衡的骤停。

一个人的突然死亡总是伴随着痛楚与混乱,在年轻的生命中尤是如此。年11月3日的早晨,广州工业大学年轻的大四学生突然在图书馆晕倒,他倒在地上,脸色越来越紫。半个小时之后,AED的滴滴声才在图书馆里响起;两个小时后,他被盖上了白布。有人在图书馆的楼梯间听见一个女孩的哭声,说他在准备法学的研究生考试,跨专业。

也许你的心脏并没有那么强壮

在中国,平均每一年有54万人猝死,每10万个里就有41.84人死于心脏骤停,即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的过程)

在深圳这座城市,朝五晚九的人们在高楼之间穿行,他们习惯于熬夜,久坐,蓝光,超量的糖、油和盐。在深圳,年,有医院之前猝死。到年,这一人数已经达到人,平均每年增长16.5%。

年,全球每年心源性猝死的发病人数为万,我国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占据了全球之首。平均每年,中国约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55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且抢救成功率不足3%。几乎每1分钟,都有1个人停止心跳,突然死亡,5次猝死事件中,2次源于心血管病。

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死亡率一直在不断攀升。

毫无疑问,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是一个蛰伏着的巨大隐患,并正在逐渐展露出爪牙。年,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人,在这些人中,万人患有脑卒中、万人患有冠心病、万人心力衰竭、万人患有肺源性心脏病、万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万人先天就伴有心脏病,还有2.45亿的高血压患者,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家庭的老年、肥胖人群。

救护车赶到之前,如何拯救骤停的心脏?

《美国心脏协会CPR和ECC指南》指出,90%以医院之外,数据显示中国各大城市救护车到达现场最少要15-20分钟,在心脏骤停发生的四分钟内及时施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AED体外除颤是目前心源性猝死抢救的最好办法。

日本的报告显示,公众使用AED可以拯救1/3医院救治之前就已经死亡的患者。我国若AED和CPR(心肺复苏术)得到有效的应用,每年约可减少10万例心源性猝死。

在过往,世界心源性猝死抢救的平均成功率不到1%,美国和欧洲成功率均低于5%;到现在,在配备了充足数量AED的美国大城市中,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可达到40%~50%,成功率已显著提高。

据日本总务省消防厅年统计数据,AED的使用能使患者生存率提升至53.5%,远远高于仅呼叫急救车和做心脏复苏术的生存率。

在英国,每起心源性猝死案例中,有例是由于心室颤动导致的,它们中的28.3%由AED遏止,平均除颤时间4分钟;其中23%的人能够出院,继续生活下去。

把握黄金四分钟

一个普通的地铁站务员,需要在一天之内处理多少事?

答案是发生在这个地铁站里的所有事。最基本的,维持秩序;有时有一些意外,比如有人喝醉酒闹事了;以及,一种最极端的状况——有人突然倒地,生命垂危。

一个人,突然在地铁站内晕倒,原因很多,例如低血糖、中暑、,或者过度疲劳引发眩晕,所有原因中,最糟糕的那一种是:心脏骤停。

年5月24日早上5点18分,北京西站地铁站,一名50岁左右的男子突然倒在西进站口附近。事发前,他说自己心脏不舒服,没走几步,就倒在了地上。所幸,地铁工作人员及时为他进行了心肺复苏与AED除颤,最终挽救了一条生命。

在AED留下的数据中,有一串不断变化的心电波形——室颤时,波形像锯齿一样,是杂乱的,电除颤时,波形短暂地变成一条水平的、没有任何起伏的直线,而在恢复自主心跳后,波形是有节律的,每个周期里会有座狭长、高耸的小山峰,锯齿、直线和小山峰的背后,也是一个生命从濒危到复苏的过程。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从6年到现在,全国约有台AED分布在这片拥有着14亿人民的土地上,默默准备着紧急救援骤停的心跳。在中国,每10万人中,大概只有0.2~0.3台AED。

杭州市在公共场所投放了台AED,其中约80%分布在主城区,剩下的20%分散在周边县市区域;上海市投放了约1台AED,是我国目前在公共场所投放最多的城市,。在西藏、新疆、甘肃等地区,AED的配备数量远远少于东部地区。

(上海市区与郊区AED分布情况对比)

(北京市区与郊区AED分布情况对比)

(广州市区与郊区AED分布情况对比)

(杭州市区与郊区AED分布情况对比)

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AED配置数量远远超过中国,为国民拉起了一道安全网。

施救与被救:AED的普及之路

相较于日本在普及AED的第一年就在公共场所铺设台设备,中国的AED推广之路可以说进展缓慢。

AED的普及为何困难?

高成本,低投入,低使用

在发达国家,平均每十万人有用台AED,如果中国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那么万台AED将要被投入使用,平均每一台AED,政府需要花元购买,此后每一年会产生至元不等的耗材费用,直到2-5年后报废。这是一个高达-亿元的大市场。

然而,现实很骨感。到年,政府共为AED投入1亿元左右,年国家医疗卫生的总投入是.22亿元。假设每年销售额保持不变,要消化-亿的市场,大概还需要5个世纪。

技术壁垒

技术的限制使得国产高端品牌AED价格较为昂贵,进口AED设备花费的成本同样很高;各省政府对AED设备的投标书中对进口产品进行了限制,对国产AED设备的自主研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品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年左右,我国的AED高度依赖进口,飞利浦、日本光电、美国卓尔等海外品牌瓜分了国内80%的市场,当时一台AED售价高达4万至9万元。

年,迈瑞医疗实现技术突破、填补了中国AED领域多项技术空白,成功突破了由多项专利树立起来的国际“技术壁垒”封锁。迈瑞医疗推出首款国产AED,发布了一款双相波AED产品BeneHeartD1,售价2万元,倒逼海外企业同步降价至2万元。迈瑞多个系列AED产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随着迈瑞、久心医疗等国产AED的替代之路走通,国内AED价格大幅下降。

立法情况

6年,彭宇案发生后,“扶不扶”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当心源性猝死发生在身边时,“救不救”也成为了一个难题。仅仅从AED设备的配备与使用遇到的困境中,就能看出法律在这一领域的缺失。

一方面,没有立法保障施救者的权益,不敢救;另一方面,没有立法让更多人使用AED,不会救。

急救知识普及率低

当有人突然倒下时,你想予以帮助时,你会怎么做?

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进行心肺复苏?还是使用AED?

尽管国内一线城市AED的配置率较高,且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仪器,一般成年人经过培训完全可以熟练使用。然而,大多数人却不知道“救命神器”就在身边,据倪绍洲在年关于居民AED知晓情况的调查,仅有35.61%的居民知道AED这一名词。一旦周围有人突发状况,也无法第一时间提供AED救治。

日本一项数据显示,在学校内通过合理配置AED和规范培训,急救抢救成功率或急救后1个月存活率可达72%。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能够正确实施CPR的比例仅为3%。中国当前大面积推广AED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地区学校尚未开设急救知识课程,急救培训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据人民日报报道,美国公众基本急救知识普及率高达89.9%,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口占25%,日本仅中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就达到92%,而中国普及率仅为1%。

当太阳升起,地铁开动,救护车将盖着白布的人带离,人们照常上班、学习,留下一个生命消失在风里。但如果你用心,也许会记得,那些惊心动魄的分秒里“滴滴”的声音;北京地铁站里AED留下的数据中,由濒危到复苏的心电波形;欧洲杯小组赛时,AED除颤带回来埃里克森的生命。这便是它存在且不容忽视的证明。

作者

易笑嫣李雅婷刘辉王菁

指导老师

吴小坤

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

编辑

王菁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yw/16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