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突发险送命医生关于心源性猝死,这些救
2023-3-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殿疯 http://www.weidumeiye.com/
「本文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通讯员李盼崔明明)天气逐渐寒冷,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近日,医院急诊科就遇到了一位因急性心梗发作险些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瑞提醒,在遇到心源性猝死患者时,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并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牢牢把握“黄金4分钟”。
出租车司机赵先生今年54岁,近日在拉载乘客抵达目的地后突然出现了抽搐的症状,随即失去意识。乘客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并为赵先生进行心肺复苏。到达医院急诊科后,患者又多次出现了室颤,随时有心源性猝死的可能,医生紧急为其进行了除颤。随即,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开展急救,并请心血管内一科主任张国华会诊。
经过一系列紧急抢救,赵先生恢复了意识,医生诊断他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合病情,张国华主任为他进行了支架植入手术,成功挽回了患者生命。事后,张瑞副主任通过询问得知,赵先生有高血压病史,但没有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得并不好。还有一天吸2包烟的不良习惯,且近段时间情绪不太好,这些都可能是他发病的诱因。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瑞表示,“心源性”指的是心脏问题,例如心梗、劳累、压抑之类。“猝死”指的是急性突然死亡或者突发24小时内的死亡。过度劳累和运动过度都可能成为心源性猝死的诱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高度紧张、长期熬夜等,都会增加猝死的概率。
张瑞副主任认为,当前,我国因心脏猝死人数很多,主要原因是引发猝死的多种因素未被有效控制,并有加重趋势。而且,随着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与日俱增,长期有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长期熬夜、抽烟、喝酒、严重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年轻的猝死人群逐年增加。
心源性猝死不容小觑
心源性猝死以及这类心血管疾病更多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才会显现出来,也就是说,在死亡降临前,人们一般无法知道自己身上隐藏着“杀手”。在猝死的人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而且,心源性猝死的人群逐渐“低龄化”,以往都以中老年人为主,但现在中青年病例逐渐增多,近几年心脏病患者至少“年轻”了10岁。主要是由于中青年人群应酬过多、压力过大、经常熬夜、过度劳累导致猝死。
把握“黄金四分钟”
张瑞副主任介绍,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外,学会正确的救援方法十分重要。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因此,心源性猝死救援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遇到“猝死”患者时,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说明情况和所处位置,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