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摆脱心脏病瓣膜篇十七

2018-4-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刘冰燕讲心脏瓣膜病常用中药(3)

半夏——化痰祛湿必用的一味中药

古代医家所指的怪病,从今天来看大都是精神神经、体液之类的疾病,虽与疑难病多郁以精神症状为主有相似的地方,但从临床表现上一为繁杂多变,一为怪异奇特;一者多无形可征,以功能性疾病为主,一者多有形可查,以实质性疾病为多。像“范进中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疯疯癫癲,其实就是“痰火扰心”的表现。

根据我的实践,有相当一部分心脏瓣膜病人,是有“痰证”的。目前,从临床上来看由痰引起的疾病很多,它涉及现代医学的呼吸系统炎症病变,及支气管腺体分泌亢进;消化道过度及异常的黏液分泌,或病理性组织增生;心血管系统冠状动脉循环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缺氧;中枢神经功能失常,兴奋性增强或低下,以及脑缺氧,脑水肿;躯体局部慢性增殖性炎症,或某些特殊性病理组织增生等。不论任何系统的任何病变,凡表现有“痰”的特异性证候的,俱可根据异病同治的精神从痰论治。

提到从痰论治,必然要提到中医的一味祛痰圣药——半夏。

每年初夏,山坡、溪边、桑田等阴湿处,常常可以见到一种小草,长而细的叶柄,嫩绿的叶片,花苞特别长,开白色的小花。这种小草的根茎,便是半夏。半夏味辛辣,嚼之发黏、麻舌而且有咽喉刺激感。生半夏有毒,但经过用生姜、明矾加工炮制后,其毒性可以消除。目前临床使用的半夏,大多是这种半夏,称为制半夏。

中医称半夏为化痰药。其所治的痰,不仅是指咳嗽吐出的痰液,还指滞留在体内的,肉眼无法看见的痰涎。按中医的说法,这种痰涎停留部位的不同,临床所出现的症状也不一样。有“痰迷心窍”;有“痰滞在肺”;有“痰气阻膈”;有“风痰上扰”;有“痰热在心”;有“痰瘀交结经络”;有“痰在关节”;有“痰块”;有“痰阻子宫”,还有“痰火”、“痰湿”。临床上因痰致病的患者相当多。半夏几乎可以用于以上所有的痰病。所以说,半夏是中医化痰祛湿必然要用到的一味药。

这里简单介绍半夏的应用大概:半夏配生姜,可以治疗恶心呕吐;配茯苓,可治心悸失眠;配天麻、白术,治疗头痛眩晕;配黄连、瓜蒌,治疗胸满咳痰;配黄连、黄芩,治疗心下痞而烦躁;配厚朴、苏叶、茯苓,治疗咽部异物感;配枳实、茯苓、甘草、竹茹、陈皮,治疗心慌易惊、恶心呕吐、眩晕失眠;配伍生姜、细辛、五味子,治疗咳嗽痰多;配伍麻黄,治疗面黄身肿;配伍厚朴、生姜、人参,治疗腹满;配人参、蜂蜜治疗胃反、心下痞硬;配瓜蒌、薤白治疗胸痹胸痛(如张仲景《伤寒论》所讲之瓜蒌薤白半夏汤)。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汇聚中西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yy/9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