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重视起来糖尿病性心脏病

2021-8-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什么原因会产生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91110/7601954.html

糖尿病性心脏病(简称“糖心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指糖尿病病人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心肌及神经纤维病变。

糖心病主要包括心脏大血管病变所致的冠心病、心脏微血管病变所致的心肌病以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所致的心律紊乱及体位性低血压等等,现将各自的临床特点进行分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糖尿病性冠心病

冠心病是“糖心病”的最常见类型,大约占80%。

1、发病年龄早、患病率高:

据统计,糖尿病人患冠心病的年龄较非糖尿病人提前5年,糖尿病人冠心病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2~4倍。

2、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绞痛及心梗较多见:

有些情况下,尽管糖尿病患者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很严重,但病人往往没有自觉症状或仅仅表现为头晕、乏力,即便发生急性心梗,也没有明显的胸痛,或者是以心衰,休克、心律失常作为突出表现,因此易被漏诊、误诊而延误病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病人感觉神经受损有关。

3、病变程度重、预后差:

糖尿病人冠心病往往存在多支、多节段冠脉受累,血管狭窄程度较高,溶栓效果较差,治疗难度大,病情进展快,心梗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预后远比非糖尿病人群的冠心病要差。

4、容易发生猝死:

糖尿病性心脏病者偶因各种应激、感染、手术麻醉等可致猝死。临床上呈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起病突然,有的病人仅感短暂胸闷心悸,迅速发展至严重休克或昏迷状态。

二、糖尿病性心肌病

糖尿病心肌病属于糖尿病的特异性病变。

早期病人在静息状态无明显症状,劳累后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不全;晚期病人自觉症状及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剧,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心电图检查正常或有非特异性的ST-T改变,超声心电图显示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这点有别于冠心病)。心内膜活检可见特征性微血管病变和(或)间质病变。

三、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1、静息时心动过速和固定心率:

在病情早期,主要是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受损,使得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相对增强,患者可表现为休息状态下心率过快,往往在90次/分以上,甚至高达次/分;而到了病情晚期,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均受到损害,心脏几乎完全失去神经支配,这时往往表现为心率相对固定。因此,透过患者心率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的植物神经病变。

2、体位性低血压:

我们知道,正常人体位变化时,人体可通过提高血管紧张度和心排出量而使血压维持正常。而糖尿病人由于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受损,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管张力,当患者由卧位突然起立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大汗、站立不稳甚至晕厥。(注: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病人由卧位起立时,收缩压下降大于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

3、无痛性心梗:

由于心脏感觉神经病变,使得糖尿病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无疼痛或疼痛很轻微,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甚至猝死。由于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危险性反而更大。

专家提示:

糖尿病性心脏病与普通人心脏病不同,具有发病年龄早、病变程度重、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梗、猝死发生率高、预后差等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尽管糖尿病性心脏病往往没有疼痛症状,但早期还是会露某些“蛛丝马迹”,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多汗、心悸等),容易疲劳,劳累后出现胸闷、气短、胸骨后不适等。临床医生需要提醒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就诊,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干预,以避免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医院心内科开设了“心脏康复健康教育”特色门诊

时间:每周周三下午

地点:2号门诊4楼32诊室

挂号:可到2号门诊2、3、4、6楼挂梁莉雯的号院心内科“昆华之心”医患互动交流平台。“昆华之心”----医院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携手与您共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zl/14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