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基因测序第一股CEO却说上市不是为
2023/11/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题记:
年7月14日,华大基因以“基因测序第一股”的身份登陆创业板。在此之前,它已是世界基因界知名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在科研及基因检测服务方面稳居行业龙头。
如今上市将满1年,这个基因巨头如何看待这1年的角色的转变?华大基因的护城河在哪里?未来的方向和布局是什么?
日前,证券时报“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华大基因。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伟,与华大基因CEO尹烨展开了一场关于基因行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对话。
15:21部分问题列表:
1、华大基因现在名声很响,它不仅是深圳的一张名片,甚至是基因的一个代名词了。我们一说基因首先想到华大基因。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华大的同志们是怎么看待和评价的?
2、世人最大的愿望,想长寿,多活几年,而我们现在华大基因做的主要工作是在这个领域,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3、所以我觉得华大基因给人类造福的前景是非常光明,也很让人期盼。去年华大基因上市了,股价一路飙升,这恐怕跟这个有着直接的关系。
4、这种情况当然是你们上市之前恐怕也没有想到的,可能想到会不错,可能没想到有这么好,你们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变化的?
5、资本市场是逐利的,它跟我们做事的情怀并不是在一个轨道上。你是搞研究出身的,但是现在担任的工作是经营管理的工作,是企业的老总。这个转型过程中有什么感悟?
6、说到价值投资,大家关心,华大基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7、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大家更关心华大基因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最终的愿景是什么?
解决出生缺陷、肿瘤、传染感染问题
何伟:华大基因现在名声很响,它不仅是深圳的一张名片,甚至是基因的一个代名词了。我们一说基因首先想到华大基因。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华大的同志们是怎么看待和评价的?
尹烨:谢谢何社长今天一行。也很荣幸作为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产业的代表。为什么讲新产业呢?上个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后来的互联网等等科学都是围绕着物理。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以生命科学为主。人类慢慢从原来的物质匮乏,到现在物质过剩,从以前的信息的不通畅,到现在的信息过剩。还有什么没被满足呢?就是生命的质量和长度。华大基因恰好在实现人类终极的追求,就是所说的“希望能够向天再借五百年。”每个人可能都希望能够让自己健康长寿的活着。其实这不是一个奢侈的追求,而是生物最本质的需求。我们特别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一些我们应有的贡献。
右:证券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
左:华大基因CEO尹烨
何伟:世人最大的愿望,想长寿,多活几年,而我们现在华大基因做的主要工作是在这个领域,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尹烨:我们还是回顾一下历史,因为我这个人喜欢往前去看。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当时都是非正常死亡居多,各种各样的遗传病、新生儿死亡、感染、瘟疫以及战乱等。今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6岁了。什么东西让你的寿命变长?疫苗、抗生素,一个是把传染病基本上控制了,一个是把感染基本控制了。当然不是让大家要滥用抗生素,只不过你确实在恰当的时候,有抗生素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因为感染而导致的死亡。后来因为有无菌术、麻醉术,有现代的手术器械、输血,我们可以做复杂的手术了。人类有点越来越胖,吃得越来越好,大家都“三高”了。
何伟:现在我们都很苦恼。
尹烨:对。寿命的延长最主要还是一个医学的进步。再往后看,大家担心啥呢?第一个就是孩子有没有问题,我们管这个叫“与生俱来的基因”,所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