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饮食防治贫血
2020-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4次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中的第一个目标即降低人群贫血率,可以想见该问题的严峻性。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孕妇和老年人是贫血的高发人群。
贫血的种类很多,除了一些疾病因素造成的贫血外,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类,也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最近的一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年进行的一次大中小城市6岁以上人群的贫血情况调查显示,虽然调查范围内各人群贫血率都有明显下降,但仍不容乐观。
铁是人体内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维持机体主要代谢所必需的重要生命元素。儿童缺铁可导致身体发育受阻,损害认知能力,还可能引起心理及行为改变,降低身体的抗感染力。孕期贫血可能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老人贫血可使免疫力低下,损害认知功能及运动能力,对心脏及消化系统不利。
食物中的铁分两类,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动物,非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植物,因非血红素铁易受植物中植酸、草酸、多酚类等的影响,人体对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会更高。一般而言,肉的颜色越红,所含的血红素铁越多。心、肝、肾等内脏和动物血中所含的血红素铁最为丰富。
5岁以下儿童中尤其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贫血率最高,所以,满6个月的婴儿要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补铁,如最开始添加的铁强化米糊、之后的蛋黄、肝泥、肉泥等。2~5岁既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期,确保平衡饮食、规律就餐、不偏食不挑食。
育龄妇女在备孕期除了补充叶酸外,也需注意饮食中铁的充沛以确保身体的铁贮备。孕早期饮食中的铁应多从猪、牛、羊等红肉及动物血中摄取,少吃动物肝以防摄入高含量维生素A的致畸风险。孕中后期随着胎儿的增长,对铁的需求量会增加,可在正常的饮食基础上每天多摄入1个掌心厚度及大小的瘦肉或每周摄入1~2次动物内脏或全血,并建议全程补充叶酸,多吃新鲜蔬果,尽量不喝茶,因茶中的茶多酚等会影响铁的吸收。
很多老年人更偏向于吃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及骨髓的造血功能都在下降,饮食中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摄入的不足更易加剧老年人的贫血情况。所以,老年人仍要注意荤素搭配,适当增加动物肝、血的摄入,烹调上多采用蒸、煮、炖等让肉质软烂更易消化的方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促进铁的吸收,进餐前后1小时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料。
如上所述,对于缺铁性贫血来说,补铁的最佳来源是红肉、动物血及肝类内脏。至于菠菜补铁的说法,其实,菠菜中的铁含量并不高,只有2%,且富含影响铁吸收的草酸,建议焯水后食用,另外,红蘑、黄花菜、木耳、豌豆苗、油菜、蒜薹等中的铁含量都比菠菜高,可以搭配食用。再者,零食的选择上可以每天吃一小把富含铁的坚果如芝麻、瓜子、松子、榛子等既可补铁也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注:本文为《大众卫生报》约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觉不错,欢迎转载。
参考文献:
[1].张敏红,王海宝.我国缺铁性贫血与补铁药的现状,中国药师[J].,8(12):-
[2].凌寒.我国缺铁性贫血已造成显著疾病负担复旦大学发布中国缺铁性贫血疾病负担和诊疗现状研究成果,中国当代医药[J].(32):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J].,2(12):8-11
[4].富振英,贾凤梅,何武等.我国5岁以下儿童及其母亲贫血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营养学报[J].,25(1):70-73
[5].闫寒冰,何晖.妊娠期妇女贫血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策略国内研究现状,中国临床研究[J].,28(7):-
[6].胡贻椿,陈竞,李敏等.-年中国城市居民贫血状况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J].,50(3):-
[7].林丽艳.孕期健康这样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71
[8].杨月欣主著.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80-.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