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介入科成功完成武威市首例先心病室间隔

2022-5-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周围结构非常复杂,比邻三尖瓣隔瓣、腱索、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无冠状动脉瓣。房室传导束走形也与其密切相关,希氏束在中央纤维体的前方偏右侧穿过,经室间隔膜部后缘行走于缺损的后下缘,再分为左右分支。为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根据《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求介入手术患者VSD上缘距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在使用国产对称型VSD封堵器时距离≥3mm。近两年有小样本报道适应证范围内的PmVSD只要选择封堵器合适,术中规范操作,完全可以避免主动脉瓣反流或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直径<2mm的PmVSD是否适合手术一直都有争议,早期该专家共识持否定态度,近年来有中心尝试使用个体化的封堵器进行封堵,并在中远期随访观察效果良好。

患者王XX,女,66岁,主因“间断心慌、气短、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1周”就诊,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收住我院介入科。

患者发现室间隔缺损30余年,近10年来,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等症状反复住院,治疗以改善心功能药物为主,未行特殊治疗,本次入院查: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型)右心及左房扩大、主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轻度)室间隔膜部瘤形成主动脉瓣钙化心包积液(少量)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彩色血流示:室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返流(大量);主动脉瓣返流(少量)。患者者心脏彩超测定较大缺损为3mm,但长期分流出现右心系统扩大、心功能不全,且测定肺动脉压力43mmhg,中度升高,术中造影缺口上缘距离主动脉瓣距离约1mm,Pm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的距离<2mm时封堵难度非常大,手术并发症多,从解剖学特点看,在左心室面位于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下方,最高达右冠状动脉瓣与左冠状动脉瓣交界处;右心室面缺损延伸于室上嵴上方,主动脉瓣下常因缺乏支持出现瓣叶下移,由于VSD部位特殊,通常推荐外科手术。于年2月17医院心内科先心病王建军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制定选用偏心型封堵伞介入封堵的手术方案,专家强调本例特殊封堵在我省完成例数也不多见。建立股动脉—主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股静脉的轨道钢丝,沿轨道钢丝置入外鞘管。

选择合适的VSD封堵器,沿外鞘管送入封堵器,在X线的引导下先后释放封堵器左右心室盘面,复查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分流及瓣膜反流,体表心脏彩超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后,无明显分流。无房室瓣反流或新出现的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反流,心电图提示无严重的传导阻滞,释放封堵器。术后再次经胸行超声及左心室造影下观察,封堵器放置位置恰当,封堵治疗成功。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zz/15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