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猝死挂嘴边的打工人,开始担心能否用上A
2023-2-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头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784140.html
文马路天使
中国人到底需要多少台AED才能满足急救需求?要满足“AED自由”需要多少钱?装上AED之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11月23日9点半,值完24医院急诊科医生荣丹刚坐上回家的地铁,就听到广播紧急寻找医护人员:一名乘客突然晕倒在地铁车厢。
荣丹赶到现场后,患者已面色苍白,没有了呼吸。凭借急救经验,荣丹立即为患者实施了心肺复苏急救。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尽管荣丹医生掌握着专业的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技巧,患者仍不见起色。
在公共场所倒下遇到专业急救人员是幸运,但这往往不够。
在急救了将近3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已经于事无补。
整个11月,广州已经发生了3例公共场所心脏骤停猝死事件。尽管事发的时候都有热心路人甚至是专业急救医生对患者实施心脏复苏,最终却都抢救失败。
据统计,在全国,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就有1个人毫无预兆地发生心脏骤停倒下,进入生命倒计时。
心脏复苏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要等救护车,显然来不及。
但如果能够及时用上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情况可能会不一样。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在室颤(心脏骤停发生的根本原因)发生的第1分钟内进行除颤,存活率高达90%,所以AED又被人们称作“救命神器”。
12月11日,广州地铁终于宣布,在全城个地铁站投放AED,覆盖主要站点。
此前,杭州、北京纷纷开始在公共场所安装AED。
但这样的推广力度够吗?中国人到底需要多少台AED才能满足急救需求?装上AED之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每天都在中度过的打工人不由得担心:万一哪天我倒下了,能及时用上AED吗?
每个在死线前狂奔的打工人
都有过猝死恐惧
“每天都感觉心脏要飞出去了。”
近3个月以来,小姜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太对劲。心律失常、心跳过快经常伴随着她。特别是到了赶着交任务的Deadline前,经常加班到一两点。她形容自己的心脏,就如同飞速行驶的列车上的一杯水,只要一个颠簸和刹车,水就会洒到地上。
“以前经常熬大夜写论文,困了就不停咖啡,忙完了再睡一觉就好了。”但是现在,小姜的心脏就像失去了弹性的弹簧,熬夜过后什么补救措施都失效了。每次心脏快要跳不动了,就开始挣扎,然后心跳就开始乱了。
她心里总想着:“再这样下去,哪天心脏跳着跳着突然停了也不是不可能。”
早在今年3月份,小姜看到了一篇名为《一个青年编剧之死》的文章,独居的青年编剧鲁念安被发现猝死于家中。此前,鲁念安曾连续熬夜写剧本,死因是过劳引起的心脏骤停。
而最令人唏嘘的是,今年11月26日,音乐制作人吕晓栋突然倒在了演员高以翔的墓园旁,医院后抢救无效。去年,高以翔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离世。
心脏骤停,又名心源性猝死。有80%的心脏骤停是由于室颤引起——当心室、心房出现快速而不协调的收缩,导致心室无法向动脉泵出血液,颤动频率达到每分钟~次之后,心脏就会骤停。
室颤之后,心脏骤停就发生了。
今年9月,《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相比上一年,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大约增加了万,其导致的死亡率,一直高居病死率榜首。
据深圳政府在线网站数据,年~年,深圳市每年院前急救猝死人数从人增加到人以上,平均每年增长16.5%。
过劳死并非危言耸听。/大腹湾地
近些年来,深圳急救平均出车时间(从急救站接到指令到急救车出发)降至68秒。从深圳急救响应速度变化来看,这并非急救系统的失职。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差,一线城市的心脏骤停人数每年都在增长。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有关的最主要因素中,情绪激动占比为26%,由劳累所致的占25%。
此前,一项临床调查也显示,近几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至少“年轻”了10岁。
医院心衰专科主任范慧敏教授指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以往都以中老年人为主,但现在老年人注重慢性病管理,猝死概率较此前有所降低。反而是中青年病例逐渐增多。过度劳累,往往容易因一句“年轻”而被忽视。
在遍地、的职场中,工作压力成了年轻人亚健康的罪魁祸首,而普遍的熬夜习惯,则成了压垮年轻人身体的慢性毒药。
最终,医院做了24小时心电图,心电图显示“偶见窦性心律不齐”,医生的诊断是没有大毛病。只是让小姜回家养生。
但说养生就能养生吗?刚赶在Deadline前把工作交出去的小姜,又一次感觉自己在猝死的边缘试探。
如果我倒下了
能用上AED吗?
去年,演员高以翔在真人秀节目录制中猝死的新闻,让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心源性猝死以及AED。
想要以最快时间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就要用除颤仪进行除颤。通过给心脏施加一注脉冲电流,一声令下喝止心脏所有电流活动,结束当下异常的心律,然后等待心脏重启。
在医院,这一措施很容易实施。实际情况是,很多心源性猝死,医院之外。
据统计,90%的心源性猝死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如车站、购物商场、体育场、游乐场等。
这时候,有着“傻瓜除颤仪”之称的AED成了大多数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经过简单的培训,普通人也能借助AED抢救患者。
平常也要多留意公众场合AED的位置。/图虫创意
深圳在国内一线城市中的AED普及推广方面算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据深圳官方数据,截至今年12月,深圳机场、地铁站、高校、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公共场所已安装有3台公共AED。年10月起,3台AED先后被安装配置在地铁、机场、养老院、体育场馆、高校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以及深圳交警铁骑摩托车上。
此外,深圳还配置了一款”AED地图“小程序,辅助人们在紧急时刻方便寻找可用AED。
在全国,其他城市也逐步意识到AED普及的重要性。
今年9月25日,一名45岁男子在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内猝死。在多方推进之下,北京开始作出改变。10月27日,北京地铁启动AED配置工作,并计划在年底实现所有轨道交通车站AED全覆盖。除了地铁之外,北京方面还宣布实现重点公共场所AED全覆盖。
北京一男子倒下后,抢救无效死亡。/
急诊夜鹰11月9日,杭州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