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和心脏病的关系,搞清楚了吓一跳

2016-1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抑郁症,大多数人看来,还是百分之百的“心”病。但心脏病,一字之差,大多数人看来,就大不一样,百分之百的不是“心”病,是“身”病。这从字面上看着有亲戚关系的“心脏病”,都能说出一二三了。

心病的说法不准确,只是为了显得和心脏病沾亲带故,为了表示抑郁症和心脏病是一对难解难分的难兄难弟,姑且用这么大众的说法,相信各位都不会误会,说我犯了概念性错误。

一、“心病”大大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患抑郁症的人,往往祸不单行,患心脏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患上了心脏病之后,这抑郁症还不善罢甘休,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接着增加。

有心病的人,不得不多个心眼,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都马虎不得,心电图检查赶紧跟上。

有心病的人,还要多个心眼,就是人到中年,岁数不饶人,心脏病不饶心病人,心脏检查得要是体检的标配。

有重症心病的人,对心脏病的来势凶猛,心脏病的卷土重来,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敌军狡猾又残忍,不可不防。

重症抑郁,患上心脏病,那是雪上加霜,虽说不想谈“死亡”,但久病除了成良医,还生出了向死而生的豪气。

不就是三个月或一年后死亡的可能性,比不抑郁的心脏病患者增加两倍以上,也就这么点事。

医院的可能性,也增加两倍以上,也就这么点事。

摸清楚了这个危险性,严防死守,这危险就被化解了。

二、心脏病大大增加患“心病”风险

“心病”和心脏病,剪不断理还乱,心病者,更容易患心脏病,心脏病病情更严重,还容易复发。反过来,心脏病者,更容易患“心病”。也就是说二者可以互为因果。

三分之一的心脏病患者,都出现过“心病”的相关症状,而普通人群出现“心病”症状,也就二十分之一的比例。

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脏病患者,五个就有一个,有或轻或重的“心病”。

心脏病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三倍,如果说心脏是器质性的,心病是精神性的,看来物质基础更能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比刚才说的两倍还要猛一点。

三、“心病”和心脏病这两种疾病如影随形,但关系还没搞清楚。

抑郁和心脏病的联系有可能是由激素机制,或者炎症引起的,这个假说好理解,但不等于就是这样。

科学家新近发现一种蛋白,这蛋白很厉害,不仅在保持心脏不停地跳啊跳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还能抗抑郁。看上去,这块蛋白,让这两个病,有着潜在的联系了。

当这块蛋白缺乏,或者心脏把这块蛋白不当回事,心脏就会生病。小鼠身上是这么回事,但人身上是不是这么回事呢?还要等着科学家进一步的说法。

四、目前盲区

“心病”是心脏病的高危因子,和高胆固醇,和高血压是一样的。但是,现在“心病”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胆固醇和血压的,至少深入人心这个角度看,是比不上的。

“心病”会损害肉体健康,在心脏病这个问题上显现得很突出,但是,不管医生还是病人,都容易只见精神,不见肉体。

心脏病会损害心理健康,引发的“心病”却容易被忽略,只见肉体,不见精神。不少的心脏病患者,哪怕住院了,都没有获得关于抑郁的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甚至还因为误用镇定药物,加重“心病”。

有一些隐匿性的抑郁症,说出来的躯体症状真真切切的,都是心脏病的表现,但确实不是,很容易在一番心脏病的排查后,忽略了“心病”的治疗。

五、怎么办

抑郁症最可怕的是让人失去活力,心脏病最可怕的也是让人失去活力。

今天来来回回说这两个病,就是为了保卫生命的活力。

一个都不能有,这是理想。

有了一个,就不要有第二个,这是退而求其次。

两个都有了,既来之则安之,好好治疗。

在一切都还不那么清楚的情况下,有一个清楚的方法,就是——坚持锻炼。

坚持锻炼,是战胜抑郁和保持心脏健康的好方法。

没“心病”,也没心脏病的时候,当然是开始锻炼的最好时机。另一个最好的时机,就是从现在开始,不管病没病,有一个病,还是两个病。

小崔老师这个著名的心病患者,一直坚持以静制动的顽固分子,现在都不敢怠慢,动起来了,每天走六七公里。

六、最后想说的话

不管是心病还是心脏病,都是病人真切的身体心理的感受,存在本身的意义,不弱于现代医学达到的高度。

也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人当做一个人来看,病是发生在人身上的一个部分。病人的落脚点还是人,病是一个时间段的限定语。

去年的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就是医学在认为已经了如指掌的解剖学上,居然有新发现。

大脑不孤独,和免疫系统通过淋巴管直接相连。连接得过于隐秘,以至于咱们现在才发现。这是解剖学看得见的连接,还有看不见的大脑的其他连接,都会慢慢解密吧。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什么叫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zz/3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