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多发黄金4分钟正确心肺复苏是关
2023-3-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11月27日深夜1点30分许,35岁的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过程中发生猝死。而在现实生活中,心源性猝死已不鲜见,其占猝死者七成以上,每年约有55万人。在老年人中猝死者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在青壮人中猝死多与过度疲劳有关,而青壮年猝死的发病率还在逐年攀升,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如果再不重视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现场抢救的话,这样的悲剧还会重演,只能空怀惋惜与感叹生命的脆弱不堪。
从数据了解心源性猝死
1
55万
我国每年有55万人心源性猝死者,占全部猝死人数的70%以上,平均每天猝死人数在人左右,形象的说,即每约一分钟,就有一人猝死。
2
4分钟
如果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超过4分钟,脑组织就会永久性损伤;超过10分钟,就可能会脑死亡。因此,心源性猝死抢救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
3
90%
90%医院以外的各种场合。在这些人中,65%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5%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因此,抢救开始得越早,心肺复苏成功率越高,后遗症越少。
4
10%
猝死发生后,每延迟一分钟,抢救的成功率就降低10%,超过10分钟,就可能会脑死亡,几乎没有抢救成功的可能,即就是抢救成功,也可能是植物人状态。
5
2%
院前心肺复苏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5%-40%,而我国心源性猝死患者最终能被抢救回来并完全恢复的概率只有2%左右。
6
1%
据统计,目前我国院前心脏骤停生存率不足1%,也就是说大约%的猝死病人在院前不被抢救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抢救不及时、心肺复苏术掌握不到位、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布置不足。
心源性猝死也有预警信号
猝死虽然往往发生突然,但并不等于来临前没有任何征兆,以下预警信号务必要警惕。
1
胸闷
如果最近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
2
胸痛
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诱发心跳骤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3
心慌
心慌通常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源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4
心跳过缓
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心跳过缓,血压变低,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5
腹痛
腹腔血管及脏器疾病易诱发心跳骤停,同时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现
6
疲惫
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且持续时间长,伴有胸闷、水肿等,要警惕;
7
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要警惕,尽快查明原因;
8
眼前发黑,肢体麻木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如果有眼睛看不清楚东西,并且伴随肢体麻木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心源性猝死抢救“黄金4分钟”
心源性猝死发生1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率可达80%至90%,4分钟内的成功率下降至50%左右,6分钟后的成功率下降至4%,10分钟后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时间就是生命,现场目击者或者施救者能立即判断出呼吸和(或)心搏骤停,在现场尽快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十分重要。因此,心源性猝死抢救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
心源性猝死抢救“五字诀”
资深急救专家、北京急救中心退休医生贾大成提醒,一旦发现有人倒地后,应尽快实施心肺复苏“五字诀”。
●呼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在病人左右耳边呼唤病人“师傅,醒醒,醒醒”。
●叫指定人群中的人帮忙呼叫。
●抬把病人的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和假牙,注意保护颈椎,仰头抬颌。
●压病人平躺,食指和中指按压颈动脉搏动处,如无搏动,应松解病人的衣服及裤带,行胸外心脏按压。
●吹左手捏住病人的鼻子,右手抬起下颌,口对口吹气。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做完5个循环后评估一次。如果心跳呼吸没有恢复,则应继续按压,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心源性猝死急救三步骤
一旦不幸发生心源性猝死,目击者就要展开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赛跑。因为能否在黄金抢救时限4至6分钟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一旦超过4至6分钟,患者脑细胞将会出现不可逆损害。如果超过10分钟,就算经过抢救心跳恢复了,也极有可能成为植物人。因此当身边有人发生胸痛、晕厥、意识丧失时,请务必首医院或呼叫。在急救人员到来前应当尽快按下述方法进行抢救,极有可能给病人带来生命的复苏。
1
猛击救命拳
据统计,85%-90%的猝死主要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颤”,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先摸脉搏,判断病人心脏是否停止跳动。这种心脏骤跳往往是心室颤动的结果。此时立即紧握空心拳朝病人心前区猛击1次,其分量以能清醒人感到疼痛为止。
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1~2次。这种救命拳一般均能奏效,如仍无心跳应立即改行胸外心脏按压。
2
人工胸外挤压
病人平躺,头部和心脏同一水平,若在软床上进行,应在病人背部垫上硬木板,操作者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放在病人胸骨正中下半部,即胸骨的下半部,双乳头中间,垂直加压,使胸骨下降4~5厘米,挤压后即放松,让胸部弹回原来形状。
这样能使胸腔内压下降,血液回流,胸外按压一般每分钟次,操作时用力均匀,不间断地进行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3
人工呼吸
先垫高病人肩部,将病人头部尽量后仰,以防止舌后移阻塞气道,再用纱布或手帕盖住病人的嘴,右手压住下颌,以使病人的口张开,同时用左手拇、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操作者深吸一口气后,使口唇与病人口唇贴紧吹气,开始时应快速连续地4次深吸气后大吹气以后每5秒或第5次胸外挤压时,给予口对口呼吸1次。
如果抢救时只有一人,则每胸外挤压15次,连续快速吹气2次,一般按压30次2次人工呼吸。抢救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抢救有效时可摸到颈动脉搏动直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脏搏动为止。
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呼叫身边人帮忙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找到可以先使用AED。AED操作简单,只要“听它说,跟它做”,按照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来做即可。
在AED使用前,先要确定被抢救者具有“三无症状”,即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在患者尚未苏醒和来前,应AED和心肺复苏交替使用。
原标题:《心源性猝死多发黄金4分钟正确心肺复苏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