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摆脱心脏病瓣膜篇十五

2018-4-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刘冰燕讲心脏瓣膜病中药(1)

茯苓:除悸利水,养生益寿

从前有一个员外,生有一女,名叫小玲,家有一个帮工叫小伏。小玲长大后,悄悄爱上了聪明能干、诚实憨厚的小伏。不料,此事被员外发现了,员外很生气,认为贫富悬殊,岂能联姻!于是托媒,将小玲许配给一富家子弟。小玲和小伏得知后,当夜就从家中逃出,住进一个小山村。

不幸的是,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不得不日夜照顾她。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挽弓一箭,射中兔子后腿。野兔拖着受伤的胸腿,仍向前跑,小伏紧追不舍。忽兔子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箭。于是,小伏拔起箭,棕黑色球体的皮裂开了,里面白似番薯。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当作番薯烧了一锅,同小玲吃个精光。不料第二天,小玲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就经常挖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因为这种药是小伏和小玲第一次发现的,后人就称之为“茯苓”了。

这就是关于茯苓的传说。传说固不可信,但茯苓能利湿却是事实。

茯苓之延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神农本草经》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到了魏晋时期,服茯芩以求长寿蔚然成风。南朝陶弘景辞官隐退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给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饵”(《梁书?陶弘景传》)。可见当时已把茯苓视为延寿珍品。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是制作茯苓饼的能手,他所著的《东坡杂记》就记述了服食茯苓的益处和制作茯苓饼的方法:“以九蒸胡麻,同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东坡先生到六十多岁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的身体,大概与常吃自制的茯苓饼有一定关系。直到清代,茯苓仍被当作养生益寿要药。尤其是慈禧太后,为了保健养生,延年增寿,常命御膳房做茯苓饼,并以此赏赐大臣。

有人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了研究,发现常用的补益药共64种,而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药便是茯苓,占78%。由于茯苓饼越做越精细,终于成了清王朝末期的宫廷名点。后来,茯苓饼又传到民间,北京城里做出的茯苓饼白可凌雪,薄如绵纸,中夹蜜饯、松果仁,不仅清香可口,而且还是祛病延年的佳品,成为北京的名特产,是人们馈赠老人亲友的佳品。

茯苓是一味古老的药物,《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张仲景也将茯苓作为重要药物用于临床。《伤寒论》入15方次,《金匮要略》入30方次。据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适逢阴雨,许多将士染病,有几个士兵偶食茯苓而得以痊愈,得此消息,成吉思汗大喜,急派人到湖北省罗田县弄来大批茯苓嘱将士服用,果然大效。现在,湖北罗田县的茯苓还是很有名的。

茯苓被中医作为安神药、利水药以及健脾药被广泛地应用。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的长寿补益方中,茯苓的使用率高居榜首,占78%,自汉唐以来的多个传统中药精华方剂中,有茯苓的就占了1/5,如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等,至今仍广用不衰。但是,它不同于西药的安眠药及利尿药。两者不能混称。

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的人。眩,或称目眩,其义有二,一为眩晕,指患者出现旋转感;上下或左右晃动感、倾斜感、地动感、如坐舟中感等,多伴有恶心呕,一为幻觉,冈“眩”古时候通“幻”,所以目眩还有视物怪异感、恐怖感、恍惚感等,多伴有惊悸、多噩梦等。悸,指跳动,如心慌、心悸、脐腹动悸、肌肉跳动等。张仲景常常眩悸并称。

以眩悸为特征的疾病,如眩晕症、心脏病、心律失常、神症、失眠、眼病等,茯苓常与桂枝、甘草、白术、大枣、半夏、酸枣仁、川芎等同用,方子如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革大枣汤、小半夏加茯苓汤、酸枣仁汤等。使用茯苓,可不问体型胖瘦,但须察舌。其人舌体多胖大,边有齿痕,舌面较湿润,黄煌教授称之为“茯苓舌”,胖人舌体大,固然多茯苓证,瘦人见舌体胖大者,茯苓证更多见。

相传慈禧太后得了心悸失眠病证,日夜烦扰,精神疲倦,太医多次诊治,病情毫无起色。有人进言说香山法海寺有位老和尚,擅长治病可是,慈禧又放不下老佛爷的架子,只是叫人用轿子把老和尚请到香山行宫,让左右善待老方丈。老方丈进献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圆饼数枚。慈禧回去吃了三天以后,顿觉神清气爽,心悸失眠的毛病一扫而光。此后,茯苓饼成了慈禧太后每天必进的保健食品。后来,这个茯苓饼的制作方法传到民间,广受欢迎,成为了北京特产——茯苓夹饼。

舌尖的中医立足科学中医,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口碑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jc/9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