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4项中占5项,就说明你重度疲劳了
2024/1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说话有气无力、食欲差、不容易入睡……这是你的身体在提醒你:需要休息了!老觉得累,可能是病疲劳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的。在病理性疲劳中,有一种最易被人们忽视的疾病,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其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高达2.8%,显著高于人群中发病率0.1%。好发于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从事脑力劳动者患病率更高,其中IT、公务员、教师、医生、警察等行业患病率最高。其中睡眠问题高达70%-80%,睡眠质量下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症状之一。因慢性疲劳的病因复杂性、病理机制不明、伴随症状多变、具有一定的群体性等特点,慢性疲劳综合征成为现代西医学研究的疑难疾病之一。一般来说,持续3—6个月不缓解的疲劳,并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如脱发、睡眠障碍、体重增加或减少、厌食、腹泻等全身多部位不适的,可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这类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和身体内致敏因素增加,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险都比健康人群高,而且患癌症和抑郁症的几率也随之升高。但统计结果显示,只有6%的慢疲患者就诊过,绝大多数患者认为这不是病,更有一部分人因睡眠障碍而自作主张乱服安眠药,造成严重的药物依赖,这部分人最终极易发展成为棘手的慢性疼痛患者——心因性疼痛。因此,识别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非常重要。14项中有这5项表现,说明你重度疲劳了!心梗、癌症……不少疾病发病前也会有疲劳信号。如果身体本身过于疲劳,身体免疫系统易出现失调,也很容易生病。如果14个信号,你占2—5个,就要注意赶紧调整了,别把自己累垮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14项简单测测疲劳值:1.早晨不想起床,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2.工作或看书注意力难以集中;3.说话有气无力;4.不愿与同事交流,回到家后也常默不作声;5.总是伸懒腰,打哈气,睡眼惺忪;6.懒得爬楼,上楼时常常绊脚;7.公共汽车开过来也不想抢步赶上去;8.喜欢躺沙发,把腿抬高才舒服;9.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10.食欲差;11.心悸胸闷,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12.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13.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掉;14.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做梦不断。其中,如若:符合2~3项,则可能是轻度疲劳;符合3~4项目,可能是中度疲劳;如有5项及以上,则可能是重度疲劳,应引起重视。简单来说,对于普通的疲劳感,睡一觉往往能恢复精力。但如果你持续或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充分休息后疲劳症状仍不能缓解,活动水平比健康状况下降低50%以上;或存在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难以集中、咽喉炎、颈部或腋窝部淋巴结触痛、肌痛、多发性非关节炎关节疼痛、新出现的头痛、睡眠障碍、劳累后持续不适等症状中的四条及以上,医院就诊。经常疲劳,警惕3类病除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一些疾病会导致机体代谢异常或过度消耗能量,从而导致人体容易产生疲劳感。专家提醒,身体疲劳还应警惕以下几类疾病。1.心血管疾病急性心梗、心衰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容易疲劳、头晕、头痛、气喘等症状。研究显示,易疲劳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尤其是一些患者长期感到疲劳,但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却无明显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缺血,应由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明确病因。2.糖尿病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最初都会感到疲劳乏力,但这种早期症状常被忽略,误以为是生活压力大、工作太累等原因造成,导致很多人的血糖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因此,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疲劳、乏力症状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医院就诊。3.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睡眠、休息充足的情况下,仍长期感觉疲劳的人群,需要警惕癌症、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医院检查。如何赶走疲劳感?这份抗疲劳方法的全攻略请收下(长江日报大武汉出品资料来源:医院、新华网、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
人民日报等编辑整合:汪宇瑾)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