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男子踢球时心脏骤停,众队友用7分25
2023-3-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00:1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田甜见习记者曾冠霖)长沙一男子在踢球时突然倒地不起,心脏骤停。倒地后3秒,裁判立即暂停比赛;1分23秒,参与医院的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袁彪,现场进行心肺复苏;3分02秒,队友从客服中心取来AED急救设备;7分25秒,倒地队员恢复意识、呼吸、心跳,抢救成功。原本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的他,如今一切正常。
9月8日,在长沙上演了一场关于生命的接力救援。一群长沙汉子用7分25秒成功跑赢死神,惊险的背后是急救知识和急救设备的双重保障。
今日,袁彪收到被救队员家人送来的锦旗和鲜花。
惊险7分钟,教科书式抢救创造奇迹
“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我们家就毁了。”今日上午,原医院忙碌的袁彪,双手被被救队员家属紧紧握住。从医多年,挽救生命本是职责,没想到在病室外,过硬的急救技能也帮他成功挽救回一条鲜活的性命。
9月8日,是袁彪所在的OAK足球队比赛日。尽管只是一支由岳麓区和洋湖片区小区业主组成的业余球队,但对待比赛大伙都格外重视,特意请来了专业的裁判和摄影,每一位队员都严阵以待。
当晚20时30分,比赛开始60分钟左右,原本正在激烈传球的中场,突然一名队员手扶膝盖滑倒在地。撞击地面发出的声音,很快引起了身边队友的注意。
队员倒地的第3秒,裁判紧急吹哨,暂停比赛。
12秒,队长发出呼救,更多队友闻声围过来,其中就包括了袁彪,“当时我上前查看情况,已经无法感知到呼吸和脉搏。”队长王先生第一反应是队友可能心脏骤停,立即将他的口掰开,尽力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让其他队友打。
20秒,队友拨打急救电话。电话拨通后,急救人员一直保持通话,指导现场抢救。
30秒,队友们分散开来,不少人脱下身上的衣服充当扇子,为倒地者扇风。
56秒,队员迅速前往洋湖体育公园客服中心取AED急救设备。“这个仪器是心脏骤停急救中不可或缺的神器。”袁彪介绍,一旦发生心脏骤停,4分钟是黄金救援时间,随后每过一分钟存活率降低10%,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零,“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和死神赛跑。”
1分23秒,袁彪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施救。
3分02秒,AED就位,生的希望增加了一分。因为心肺复苏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已经运动多时且一直在施救的袁彪明显体力不支,汗水沁透了衣服。队友看出了他体力告急,开始在球场周边呼喊“有没有人是医生,有没有人会急救,请帮忙来救人……”正在旁边做飞盘运动的,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医师任若兰迅速赶来。
3分52秒,任若兰接力参与急救。
6分28秒,使用AED急救设备对倒地队友进行了一次电击。
7分17秒,奇迹出现,此前一直没有自主意识的队友,恢复了微弱的意识。
7分25秒,倒地队友恢复意识、呼吸、心跳,抢救成功。
15分05秒,救护车到场,目送着倒地队友被抬上了救护车,在场所有人松了一口气。无论是熟识的,还是陌生人,激动地相互击掌,大伙都清楚,他们赢得了这场与死神的交手。
奇迹背后,是急救知识与设备的双重保障
“我从来不觉得奇迹能随时出现,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袁彪说,这些年随着急救知识的科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晓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但要实施还是欠缺经验,需要更多的模拟实操。
“还有就是公共场所配备AED是很有必要的。”袁彪介绍,早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就明确了,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提高院前急救效率。目前,长沙很多公共场所都配备了急救设备,但很多市民对此并不知晓,更不会使用。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很多人认为猝死一般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然而近年来中青年猝死时有发生,尤其是35岁至50岁的人群。引发猝死的原因有很多,都没有很明确,但其诱发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抽烟、酗酒、肥胖、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熬夜等也有可能导致猝死。建议定期做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