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心脏不养好,精神好不了

2021-9-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湿疹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属于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其精神症状的产生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绞痛,导致心搏出量减少,血氧饱和度降低,脑供血量减少时,引起大脑缺血、低氧,进而出现脑功能障碍所致。

不同疾病引起的精神症状--各具特色

1、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功能改变(如痉挛)导致心肌供血减少或中断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如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肌缺血或猝死等。冠心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是心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

①焦虑、抑郁:常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动,过分担心、紧张、恐惧,伴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沉等。

②幻觉妄想:在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时可出现言语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妄想则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多见。

③痴呆: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事记忆减退。对时间、空间、周围人事辨认困难。智能减退,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人格改变则表现为固执己见、主观任性、孤僻退缩。

④失神、晕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心前区轻度疼痛后可有失神、晕厥发作。

⑤癫痫样痉挛发作:出现牙关紧闭、两眼向前凝视、肢体抽动、口唇发绀。

2、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可以引起短暂性脑缺血缺氧、脑水肿以致意识丧失,常伴有抽搐、被称为脑缺氧综合征或阿-斯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意识模糊,或抑郁状态,或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状态。

①脑衰弱综合征。

②抑郁状态。

③兴奋状态:患者手舞足蹈用头撞墙等。

④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意识模糊,此时患者烦躁不安,自言自语,可出现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但事后大多不能回忆,此外有失神发作嗜睡状态等。

3、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主要由于心脏瓣膜狭窄和闭锁不全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

①脑衰弱综合征:多在病后1年内出现,表现为倦怠、烦躁、气短、心悸、易激惹、情绪不稳、失眠、健忘、多梦、注意力集中困难、精神抑郁等。少数病人可出现强迫症状和癔症样发作,常为癔症样抽搐情感不稳等。

②意识障碍:随着心力衰竭的出现和加重,脑低氧明显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如脑缺血发作或晕厥、嗜睡、谵妄等状态。

③幻觉和妄想状态、躁狂或抑郁状态、木僵状态。

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头晕失神晕厥和多汗等。

⑤神经症状:可有脑梗死、癫痫样痉挛发作或脑梗死合并癫痫、小脑舞蹈症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⑥症状分期:第1期以神经衰弱综合征为常见,次为脑缺血发作癔症样症状或舞蹈症等;第2期晕厥或幻觉妄想、木僵、癫痫样痉挛发作、脑梗死等;第3期昏睡、谵妄或错乱以至昏迷。

4、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先天性心脏结构缺陷所致脑部缺血缺氧等引起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临床约有90%左右的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

①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惹、抑郁、情感不稳、淡漠无欲、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钝等。

②性格改变:表现为胆怯、任性、好哭、怕羞、无信心。

③智力发育迟滞:概念和知识的储存能力差、计算能力差。

④语言障碍:发音欠清、表达能力更差。

⑤失神眩晕:晕厥、起立性黑蒙等发作。

⑥神经症状:癫痫性痉挛发作,如出现局限性癫痫性发作时应考虑有无脑脓肿或脑硬化等可能。

5、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心内膜炎症栓塞等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

①幻觉、妄想状态。

②精神分裂样精神病表现。

③意识丧失发作、如有发热往往出现谵妄状态。

④神经系统可有脑栓塞、脑出血。

心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治疗

1、病因治疗

本病应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以病因治疗为主,临床上在采取相应的病因疗法后大多数病例的精神障碍可得到缓解。

2、精神障碍的处理

由于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同时躯体疾病的改善也需要一个过程,故在治疗开始的同时应用相应的精神药物以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精神药物治疗原则:

①剂量宜小;

②充分考虑药物的副反应和禁忌证,选用同类药品中副反应较少者;

③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具体可根据不同症状在不影响心功能情况下采用相应的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如焦虑抑郁时用抗焦虑抗抑郁药;

④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时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

⑤一般不宜使用酚噻嗪类药物;

⑥要选用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氟哌啶醇氯氮平等;

⑦以意识障碍为主时既要控制运动兴奋又要注意防止药物对意识障碍的影响,而采用对意识和镇静作用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氟哌啶醇或利培酮等。

3、支持疗法

如以意识障碍为主,则需同时施行支持疗法,包括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的补充。

4、心理治疗

应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但一般需在急性期缓解后或等意识障碍恢复后,患者能接受时再施行心理治疗。

5、加强护理

良好的护理直接关系到躯体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和结局,护理工作中既要注意对躯体疾病的护理,又要做好精神科的特殊护理。

本文章转载处: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传递更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介入人士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负任何责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zl/15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