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男子突发心脏骤停医社多方接力成功急
2023-3-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田怀谷黄贤君
近日,深圳市一名42岁的男子乘坐电梯时突发心脏骤停,生命垂危。发现危机情况后,与该男子同乘电梯的邻居紧急按响电梯警铃,物业安保人员收到警报立即通知相关人员上前施救,并紧急拨打了急救电话。小区热心居民、医院开展了“教书科式”接力大抢救,把该男子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年3月25日,医院了解到:该男子已经转到普通病房,预计可于下周出院。
男子做核酸途中突发猝死,防疫志愿者搬出救命神器
“你赶紧跟我到2栋,有人晕倒了,在13楼电梯里。”3月18日上午,正在核酸采样现场做防疫志愿者的小区居民杜艳丽听到业委会师主任的呼叫,急忙赶赴现场。杜医院急诊科工作近2年,目前深职院任医护专业教师的急救培训导师。她非常清楚,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分秒必争!
当她跑到事发现场时,看到一名倒地男子仰面朝上躺在电梯中间,面部紫绀、失去意识,一位义工“大白”正骑跨在他身上按压。她立即接手胸外按压,并用外科口罩覆盖患者口鼻,按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快去取AED!快去取AED!”忙中不乱的她冲着业委会主任大喊。她特别清楚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简称AED)的重要性:深圳市急救中心去年在小区每一栋楼口的显眼位置,都安装了一台AED,此时该派上用场了!
当天上午11:14,AED送到。杜艳丽迅速开机,贴上电极片,于11:15用AED对倒地男子进行了首次电击除颤,随后和现场另外三位志愿者一起,按照AED语音提示,持续做心肺复苏,每隔2分钟按键除颤一次,直至深圳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接手急救。
多方接力按压不放弃,医院接力救治恢复心跳
时间就是生命。随着时间流逝,生命的希望也会一点点流失。赶到现场的深圳急救人员,立即连接自动胸外按压设备,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予以球囊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并迅速将患者转运上救护车,按照“就近、就急、有救治能力”的抢救原则,电话联络具备国家级胸痛中心资医院急诊科做好接病人准备。
当救护车呼啸而至时,医院急诊科、心内科的胸痛团队早已做好接诊准备!
监控视频显示,救护车抵达医院
患者危在旦夕,是否还有存活机会?大家都在心里打了问号。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久经磨炼的胸痛中心的工作信念。
急诊科抢救室团队接力救治
在抢救室内,医院急诊科的黄志刚副主任带领急救团队,马上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大家屏息凝视地看着监护仪的数据,期待有奇迹!一分钟、两分钟……监护仪上那条蠕动的心电出现了有规律的窦性心律曲线,患者恢复心跳,复苏成功了!
恢复心跳后,抢救室的急诊抢救团队根据复跳后的首份心电图,迅速诊断为“急性前壁心梗心脏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成功后,离开抢救室,医护快速将患者转运至DSA
经过急诊抢救室进一步高级心肺复苏,患者心跳恢复后,急性心梗心源性猝死诊断明确。如果不立即开通梗塞的冠状动脉还可能再次心跳停止。第一时间得到通知的心内介入团队早已做好继续治疗准备,急诊医护迅速将患者安全转移到DSA室交由心内科继续救治。胸痛中心的心内科陈赛勇副主任医师带领的介入医护团队,快速通过造影介入手术在10分钟内为患者开通血管。术中冠状动脉造影可见严重三支病变,前降支%闭塞。在开通前降支血管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血压下降,无复流的危险情况,陈赛勇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迅速处理,之后血压得以好转,冠状动脉3级前向血流。手术过后,患者转CCU进一步诊治。
3月19日,患者拔除了气管插管,神志恢复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对于事发当天发生的一切,他已记不得,但是当了解到自己被抢救的过程,他感动得流泪了。
3月22日,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一区吴淳主任带领团队去CCU查房时,他竖起大拇指说:“感谢你们!感谢所有救过我的邻里和医护人员!这次被救过来,我由衷感慨居住在深圳这座城市的好,由衷地感恩身边的人素质都这么高!我一定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回报社会,好好地为深圳做贡献!”
患者恢复良好,为医护团队点赞
猝死抢救需全社会努力,医社联动可创造更多奇迹
这名男子得以死里逃生,是幸运的。但是这种幸运,也非完全偶然。这次接力救治,志愿者们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和AED使用;转运过程深圳市急救中心有力调度、院前院内急救团队默契配合;医院胸痛中心团队高效及时救治,这才让患者得以较高质量存活下来。“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坚持不懈地与死神赛跑,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特别值得点赞!我们专业人员接手后,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也进一步确保了这场生命抢夺战取得最终胜利,特别令人欣慰!”回顾起这场急救的点滴,医院急诊科主任周启棣颇有感触地说,“这是急救中心、医院、社区联动,在城市急救方面取得持续进步的最好见证。”
近些年,猝死是屡见不鲜。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每年高达54.4万,位居全球之首!近几年,心脏性猝死的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心脏骤停具有不可知性,大约80%的猝死发生在院外,如家庭、公共场所。“一旦发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在专业院前急救人员到达前,第一目击者尽早的心肺复苏、拨打呼救、及时使用AED除颤等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对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临床预后十分关键。”医院急诊科范昭副主任说。
深圳自年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以来,市民已经用安装在公众场所的AED成功抢救44人。“医院和社会市民的联动努力,这样可创造更多奇迹。出手急救,你也可以!”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一区吴淳主任说。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