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不贫血,看一眼就知道!

2016-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贫血不贫血,看一眼就知道!

“贫血”,就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俗称血色素)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g/L(11.0g/dl),一般可认为贫血。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引起贫血的原因较多,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包括妇女月经量较多而引起的生理性贫血)、小儿常见的贫血、以及各种疾病所倒致的贫血(慢性肾脏病等所引起的贫血),妊娠导致的贫血等。

贫血不外乎三个原因引起:一营养不足;二各种原因的失血;三造血功能障碍。查明原因治疗才能获得很好的疗效。

什么是贫血?不少人以为贫血是一种疾病,其实贫血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伴随各种疾病的一种症状。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这个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婴儿和青春期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比成人低,女性在青春期后与男性的差异明显,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血红蛋白相对减少,久居海拔较高的居民的血红蛋白比海平面居民的正常值高。因此,诊断贫血应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测每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比容。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制订的标准认为,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6岁:克/升,6~14岁:克/升,成年男性:克/升,成年女性:克/升,妊娠妇女:克/升。国内掌握的贫血标准为(克/升):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孕妇<根据血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级:①轻度:血红蛋白低限~91克/升,症状轻微。②中度:血红蛋白90克/升~61克/升,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③重度:血红蛋白60克/升~31克/升,休息时已感心慌气短。④极度:血红蛋白<30克/升,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我国最常见的贫血症是缺铁性贫血,由于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即血色素)必不可少的原料,如果铁供应不足,血红蛋白减少,极易形成贫血。对于缺铁性贫血,常用的补血药如下:硫酸亚铁片为二价铁,易于吸收,疗效显著。若与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同服,则促进其吸收。而与四环素类药物并用,可形成络合物,相互妨碍吸收。一般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但仍可引起胃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偶可导致便秘。服药后大便呈灰黑色,为部分铁在粪便里排出的缘故。服用期间,不宜喝茶、喝咖啡,或吃橄榄食品,因其中所含鞣酸会与铁结合产生沉淀,影响疗效。富马酸亚铁片(富血铁片)口服后较易吸收,其含铁量较高,奏效迅速,副作用较少。可用于治疗各种缺铁性贫血。但对铁过敏者,或有消化道溃疡及溃疡性结肠炎、肠炎者禁用。其余注意点同硫酸亚铁片。枸橼酸铁铵溶液由于是三价铁,不如硫酸亚铁片、富血铁片容易吸收,但无刺激性,适用于儿童及不能吞服药片的病人。因其含铁量低,不适用于重症贫血的病人。此药遇光易变质,应贮放在冷暗处。服后应漱口,或以玻管吸服,以保护牙齿。腹泻病人慎用。叶酸片在人体内参与氨基酸及核酸的合成,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故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适用于妊娠期及婴儿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于恶性贫血时,需与维生素B12合用,可防治其神经症状。维生素B12针剂对骨髓造血功能及肝脏功能等均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恶性贫血,疗效较好。此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故不可滥用。辅酶维生素B12片是一种新型的维生素B12。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需避光密闭贮存。

氯化钴溶液可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性贫血。饭后服。可能有厌食、恶心、腹痛等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还要特别重视日常饮食,并增加营养。饮食治疗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下食物有利于改善贫血症状和补充造血功能的营养成分,应着重选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藻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深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优质螺旋藻等。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富含铁的食物: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螺旋藻等。铁是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铁性贫血者较为常见。上述食物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调配,尽量做到食物的多样化。在贫血期间如服用铁剂时,不要喝茶,以免妨碍铁的吸收。进对厨房,不进药房!下面推荐几款适合全人类的基础性机能营养食品:1.磷脂:

一,磷脂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营养师。1,活化细胞,人是由60兆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有膜,它是细胞的保护神,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延缓衰老,促进生命细胞的活力。2,对于身体机能开始退化的老人,孕妇,儿童及身体处于发育过程的青少年,宝健磷脂维E是必不可少的营养补充来源。二,磷脂是胎儿及孕妇的助产士。妇女妊娠时,尤其需要补充磷脂。在很多情况下,之所以造成流产和死产,均因羊水中磷脂的含量太低所致。另外,生产时母体会急剧降低磷脂含量,常导致内分泌上的异常,牙齿脱落,毛发减少等,这些都是磷脂不足或荷尔蒙分泌不平衡所引起的。同时对胎儿脑细胞发育也有积极的营养补充效果(胎儿的脑细胞70%是在母体中形成的),胎儿大脑内的胆碱有助于支配脑的建造和巩固,因此大脑的智力容量将会从出生一直保持到老。三,磷脂是扫除神经及内分泌系统混乱的警察。平衡内分泌,可以促进人体分泌激素,改善尿糖,帮助胰脏工作。避免产后焦虑,歇斯底里,情绪不稳等症状。四,磷脂是洗净血管的清道夫。磷脂分子中即含亲水性的磷酸基,又含亲油性的脂肪基,是“血液的清洁剂”是“血管的清道夫”,强大的乳化作用,通畅循环,清除过氧化物,使脂肪和胆固醇溶水,阻止多余脂肪在血管壁中沉积,减少停留时间,缓解心脑血管压力,防止心脑血管病。五,磷脂是预防现代病的保健医生。1,保护肝胆,防止结石,降低胆固醇含量,恢复肝功能。2,提高免疫,缓解压力,磷脂对人体的好处是激活细胞,平衡细胞时身体达到自娱的能力。3,解毒利尿,磷脂可显著改善肾功能,清除蛋白尿,降低血清胆固醇。4,磷脂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尤其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如,高胆固醇症。除磷脂外,补充维生素B6和镁也很重要,每天服20g磷脂,对糖尿病有显著疗效。六,磷脂是细胞摄取营养及排泄废物的卫士。激活胰脏细胞,帮助胰脏摄取营养及排泄废物。七,磷脂是健脑,补脑的好教授。提高智力,有利大脑,磷脂中的胆碱被誉为“记忆力的建筑师”,胆碱和脂肪酸联合生成磷脂,并形成细胞膜结构,它调节细胞外部和核之间的信号传递,对脑细胞的活动产生巨大影响。磷脂是天然精神安定剂,脑子缺磷脂爱生气。八,磷脂是改善体质,消除肥胖或体弱的自由女神。消除肥胖,便秘,此症是因代谢失调而产生的,磷脂VE和蛋白质结合产生脂蛋白,加速脂肪代谢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天然性强壮剂,通过调节性激素来增加性机能的恢复。九,磷脂是防止老化,美化肌肤的美容师。1,消除皮肤色斑,可减少白发,色斑是体内的自由基和废物排不出去而形成的,磷脂可加速废物排出。2,VE是抗氧化物,磷脂是不饱和脂肪酸,二者结合有利于磷不被氧化,是非常好的组合,磷脂能够防止体内水份的散失,并为皮肤提供更充分的水份防止老化。十,磷脂是去除病痛,保持长寿的天使。磷脂可以提高细胞活性,也可以延长细胞寿命,无怪乎有人说,多吃一年磷脂便可多活一年,正常人身体里的磷脂比例应该是体重为斤就有一斤磷脂,低于此比例细胞易老化就容易生病

2.螺旋藻:

1、抗疲劳,抗辐射!超碱性食品,丰富的碱性矿物质(尤其是钾与钙质),可维持血液中酸碱值的平衡,降低胆固醇,减轻高血压和心脏病症状或减少其发病几率;

2、构成胃的原材料,有效改善胃病症状,对抗各种腹泻和便秘;

3、补血造血,防治贫血,类胡萝卜素含量是胡萝卜的1.5倍,维生素B12含量是猪肝的4倍,铁含量是菠菜的23倍;

4、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亚麻酸,帮助脂肪代谢,防止血栓形成,有效对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脂肪肝和肝硬化,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

5、预防因服用镇定剂、抗生素、抗癌剂等对肾机能的损害;

6、减轻汞及药物对肾的毒性,使人体免受重金属的毒害;

7、减肥,美容,去暗疮、黄褐斑,抗衰老。

3.蛋白质粉:

1公斤体重的人一天需要1克的优质蛋白!

蛋白粉的功效适宜人群

1.妊娠期呕吐剧烈的孕妇

  有些孕妇在妊娠期由于严重的害喜现象,经常是吐的昏天暗地,从而导致吃饭没胃口并且摄食较少。这类人群体内蛋白质极度匮乏,但由于蛋白质对胎儿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时候需要通过补充蛋白质粉来补充蛋白质,以此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以及母体的健康。

  蛋白粉的功效适宜人群2.食道癌晚期病人

  处于食道癌晚期的病人通常都几乎不能在进食食物,因此未免营养不良,所以才需要通过蛋白质粉来进行补充,同时以此来维持患者的生命。

  蛋白粉的功效适宜人群3.胃肠道术后病人

  患有胃肠道疾病以及动过手术的人群,他们这个时候的消化能力要比平常人差很多,因此不适宜食用常人所吃的食物。而食用蛋白质粉除了能帮助他们补充营养以外,同时对身体的恢复也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白癜风治疗价格
白癜风能彻底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by/16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