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竟然有86的家长存在维生素AD

2021-11-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维生素AD作为宝宝成长必备的黄金营养素,很多家长都不会忽视日常的补充工作。这两种营养素可以共同促进宝宝骨骼发育,帮助宝宝长高。此外,还具有提升宝宝抵抗力、维护视觉发育以及预防缺铁性贫血等重要作用。

然而,近日一项对中国宝妈维生素AD补充认知的调研结果却让小编大为震惊!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4%的家长能正确掌握维生素AD补充方法,而高达86%的家长在补充维生素AD上存在着不同误区!那么,这些补充误区都有哪些呢?这些补充方式错在哪里?现在就随小编一一击破吧!

1

误区1:国外只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我们也只补维生素D不用补维生素A

有不少妈妈听说欧美等国家都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不补充维生素A,于是开始效仿国外也只给自家宝宝补充维生素D,从而中断了维生素A的补充。这种做法到底对么?

真相:中国宝宝需要维生素AD同补

在世卫组织全球调研数据中,由于饮食结构、种族差异、经济因素等的影响,维生素A的缺乏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而欧美发达国家维生素A缺乏则不明显。中国属于中度维生素A缺乏国家,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发起的《中国六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调查》显示,我国0-6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及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超过50%,小于6个月的婴儿更高达近80%。因此,维生素AD补充中外有别,而且地理环境、饮食差异、体质特征等多方面皆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盲目效仿国外的补充方式。

2

误区2:只要饮食丰富,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AD就足够了,不需要额外补充

宝宝4-6个月时会逐渐开始添加辅食,妈妈们认为宝宝可以在日常辅食中获取到丰富的维生素AD,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再给宝宝进行额外补充。

真相:辅食中的维生素AD含量并不足以满足宝宝营养需求

动物性食物中,维生素AD主要来源于动物肝脏,但由于动物肝脏是动物体内的解毒器官,往往会富含重金属和各种毒素的潜在危险,宝宝频繁食用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一周至多食用一次。而且异味较大,宝宝比较难以接受内脏的味道。

而植物性食物中并不含有维生素D,深色蔬菜(胡萝卜、菠菜、芒果等)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但医学研究证实了其转化为维生素A的概率非常低,并且对烹饪方法也有一定要求,烹饪方式不当、烹饪条件不满足等均易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和对吸收转化产生影响。因此,单纯依靠食补来补充维生素AD,并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所需。

3

误区3:药品类的维生素AD补充剂尽量少吃,还是吃保健品的更安全

妈妈们认为没有病则不需要吃药,所以常常选择鱼肝油一类保健食品为宝宝补充,但是保健品并不具备预防疾病的功效,而且从安全性、有效性上考虑也不如药准字的产品。

真相:药品类维生素AD服用更可靠

医生推荐给宝宝服用的维生素AD滴剂通常是OTC药品,药品分为预防性药物和治疗性药物,预防性药物尤其是营养性补充剂是预防某些营养性缺乏病的,适用于健康人群,所有的药物在上市前要经过诸多严格的临床试验研究及各级质量检测。人们常说的鱼肝油常属于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的范畴,是不具备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而且上市门槛要远远低于药品,在生产、检测和质量管理上都无法跟药品相比,有效成份的含量与配比也不能完全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在食用安全和有效性方面,药品要比保健品可靠的多。

4

误区4:维生素AD和鱼肝油是一回事,选天然鱼肝油比人工合成更好

很多妈妈在选择补充剂时,往往认为鱼肝油就是天然的维生素AD,会更加安全放心,实则不然。

真相:鱼肝油≠维生素AD

鱼肝油是保健品,这类产品多是从深海鱼内脏中提取。如今海洋污染严重,深海鱼肝脏便成为重金属的集聚地,宝宝服用有安全风险,而且小宝宝免疫功能不完善,鱼类来源的产品还可能产生过敏。此外,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与D配比大多为10:1左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规定,0-7岁儿童维生素A与维生素D需要量的最佳比值为3:1,鱼肝油并不适合婴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

而正规药企生产的化学合成维生素AD,其含量成分安全有效性都更有保证。妈妈们都熟悉的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就是这类产品的代表,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生产,并且经过药监部门的层层审批通才获准上市,无论是在补充效果上,还是产品安全性上,都优于天然鱼肝油。

5

误区5:维生素A天天吃会过量中毒,维生素AD最好吃几天停几天

有些家长认为维生素AD天天吃容易过量,而选择吃吃停停的方式为宝宝补充。

真相:维生素AD小剂量预防性补充不过量

根据《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防治方案》、《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中的建议:新生儿应该从出生后每天补充维生素AD,推荐每日口服维生素A:IU-IU,维生素D:IU-IU。了解了安全剂量,我们又来看看中毒剂量是多少呢?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以及《儿科学》教科书中对0-3岁婴幼儿人群给出的绝对安全剂量以及中毒剂量显示:

绝对安全剂量

中毒剂量

维生素A

-IU(国际单位)

急性中毒:一次剂量超过30万IU

慢性中毒:每天服用5-10万IU,连续服用6个月左右

维生素D

IU-IU(国际单位)

每日服用2-5万IU,或每日IU/kg,连续数周或数月可发生中毒

因此,常规服用维生素AD制剂是安全的。家长们不用盲目担心维生素A会导致中毒,而单独补充维生素D,这样会造成维生素A不足,将不利于婴幼儿健康发育和身高增长。

6

误区6:宝宝长高主要靠钙和维生素D,维生素A对宝宝身高影响不大

妈妈们往往认为让孩子长高就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但其实,被忽略的维生素A才是对骨骼的纵向生长起关键作用的营养素。

真相:维生素A才是影响身高的第一要

钙和维生素D会让骨骼变粗变壮,而维生素A才是决定身高的第一要素。身高的高度主要取决于长骨的生长和发育,而维生素A是促进长骨增长的营养素。如果缺乏维生素A,长骨骨骺会提前闭合,宝宝的身高增长就会停止,个子就矮小。而且维生素A还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多种方面促进身高增长。不仅如此,维生素A作为“抗感染维生素”,还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宝宝少生病,自然能安然成长啦!

7

误区7:宝宝身体健康,没有缺乏维生素AD的症状出现,就不需要额外补充

很多妈妈们认为,自己的宝宝看起来很健康,如果再给孩子吃任何额外的补充剂,反而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真相:维生素AD的缺乏症具有隐匿性,家长不易察觉

缺乏维生素AD,会导致宝宝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患上佝偻病等问题。宝宝如果长期的摄入不足,患上夜盲症的风险也会增加,还会造成其生殖功能的发育以及骨骼发育异常、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这些缺乏症的“潜伏期”相当长,等到妈妈们发现的时候,对孩子就已经造成了一系列不可逆的影响。因此,日常给宝宝进行预防性的补充,才是有效预防相应缺乏症发生的有效方式。

8

误区8:太阳光照射皮肤能生成维生素D,经常晒太阳可以不吃维生素AD,夏天可以停服

晒太阳一直被流传为方便、经济的补充维生素D方式。于是乎,妈妈们便会经常带着孩子出门晒太阳。更有甚者认为,补充维生素D只要靠晒太阳就可以了。

真相:婴幼儿长时间暴露紫外线下,增加成年后患皮肤癌风险

人体想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需将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然而,现在空气污染严重,雾霾、沙尘等天气都会影响日晒效果,而隔着玻璃晒、穿着衣服晒、涂抹防晒霜、使用遮阳工具或者在阴凉处活动都不能有效使皮肤转化维生素D。外加小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单纯阳光直晒并不利于身体健康,不仅会增加成年后罹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风险,日照强烈的时候,宝宝可能10分钟皮肤就开始发红发烫,怎么受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阳光直晒,户外活动时要增加防护措施。户外活动有益宝宝身心健康,妈妈们需要带宝宝多进行户外活动,但还要注意避开日晒,所以想要预防维生素AD缺乏症,靠晒太阳是不可取的,仍需坚持给宝宝额外补充维生素AD制剂。

9

误区9:宝宝拉肚子、感冒时不能吃维生素AD

当宝宝拉肚子或者感冒的时候,妈妈们都担心乱吃东西会让孩子的病情加重,即使是宝宝每日必需补充的维生素AD,很多妈妈也都有抗拒心理。

真相:身体免疫力告急,更应该补充维生素AD

当宝宝生病时,说明其免疫力已经受损,而维生素AD不仅可以防御病毒的入侵,对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的上皮细胞粘膜具有维持完整性的作用,有利于铸造免疫力城墙,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宝宝的症状并不严重,比如说是一般的咳嗽、流鼻涕、拉肚子等等,其实并不妨碍继续补充维生素AD。但如果病情加重,还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

小编需要强调:宝宝从出生后直到3岁都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D,这两类维生素对于宝宝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中,妈妈们不可轻信谣言、盲目跟风,而应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需求,选择合适的维生素AD制剂,每日为宝宝预防性地补充。

我们尊重版权,以上内容来源自网络,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ys/15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