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运动猝死,你不得不小心

2021-9-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盖博士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34.html
导读

运动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严重,往往很难救治,所以如何预防和避免其发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刚刚结束的美国HRS(美国心律学会)会议上有一个关于运动猝死的专题,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猝死的报道,例如喀麦隆球员维维安·福、西甲西班牙人队队长丹尼尔·哈尔克以及美国短跑名将乔伊娜、美国排球主攻手海曼、匈牙利皮划艇奥运冠军科洛尼奇等等,同样,在国内的运动猝死事件也是报道颇多!

国内死亡报道:国内死亡报道:国内死亡报道: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运动猝死的原因和预防。

运动猝死:

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

猝死的发生率

据估计美国运动猝死年发生率约为每万人中有4人。国内近10年关于运动性猝死的病例报告总计不超过例,与其他运动性疾病相比,其发病率并不算高。运动性猝死发生的高峰年龄在10-35岁的报道为多见。我国大众健身运动猝死人群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30岁以下和50岁年龄段为主,呈典型“马鞍型”,主要为学生和离退休人员。

易致猝死的运动项目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运动猝死涉及运动项目广,包括:跑步、拔河、爬山、单杠、羽毛球、网球、俯卧撑、举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游泳、跳绳、跳远等。

有研究显示,运动猝死易发项目依次为跑步(33.98%)、足球(10.68%)、篮球(8.74%)。国内外研究表明,猝死的危险性随运动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竞争性的高强度运动最易导致运动猝死。

  

此外,长期科学锻炼也可以降低运动猝死风险。研究表明缺乏锻炼人群剧烈运动中心脏骤停的危险比平时升高56倍,而经常锻炼人群只升高5倍。

小编在这里还是要大力的呼吁,要进行长期的科学锻炼哦!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关于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据统计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约占80%左右;其次是脑源性猝死,约占6-17%;其他约占3-14%。

其中心源性疾病主要有: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先天异常、心肌炎、瓣膜性心脏病、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特发性心肌肥厚、马凡氏综合征导致主动脉破裂、急性肺水肿等;

脑源性疾病主要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动脉硬化至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

其他病因有:中暑、心理应激、服用兴奋剂、急性出血性胃炎、支气管肺炎、胸腺淋巴体质和肾上腺机能不全、肝脏疾病、运动时心脏部位的外伤性出血和疤痕、高原缺氧等。

另外,不同年龄和地区人群运动猝死主要病因会有所差异!有研究显示:

35岁以下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心脏畸形和心肌病,

35岁以上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运动猝死的预防

运动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严重,往往很难救治,所以如何预防和避免其发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运动猝死的预防主要分三级:

一级预防是在既往没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中进行的预防,要保证有关医学方面的体格检查和随访,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鉴别运动性心脏病和病理性心脏病,以及发现潜在的致命性的先天性心脏病。初级预防更多的应是加强宣传教育,掌握好运动强度,低强度运动的脉搏为次以内,中等强度为-次,高强度则为次以上。一般推荐中低强度的运动。

最佳运动强度=x0.75+安静时心率

 

二级预防是在患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异常的人群中进行的预防,因为运动性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室壁薄、心脏肥大等,这些在普通的体检中很难发现,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

  

三级预防指的是治疗急性心跳骤停以防止发展为心脏猝死。主要是加强对运动者运动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运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提供现场医务监督和建立急救体制,使其逆转,换救生命。

图文制作:爱心脏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88fenshang.net/xzbzl/15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